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在教研一线彰显青春风采——记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教工党支部预备党员徐国强

 2021/06/23/ 23:35 来源:新甘肃 记者 苏家英

徐国强(左二)与学生讨论研究课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徐国强生在西部、长在西部,而后扎根西部、发展西部。从他2007年入学兰大,到如今留校任教,这片黄土地全然见证了他的青春岁月。

  2019年10月21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研究员徐国强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5月,他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从课桌侧走上三尺讲台,在左胸口郑重别上中国共产党党徽,徐国强不再只是埋头科研、钻研学术,他的脚步走到学生间,他的目光落在人民群众生活的切实需求上。

徐国强(右)与学生讨论文献。

  为师,以爱心培育英才

  “人为什么活着?”在初三语文课堂上,老师提出的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徐国强苦思冥想十余年,一直在寻找答案。

  今天,他作为一名理学博士,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名人民教师,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我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活着,要为人民服务而活着”。

  “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刻,我便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新时代富有情怀的党员,做可做之事、尽该尽之责。”怀揣着崇高的信念和真挚的情感,他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事业中。

  “教书,更要育人。”这是徐国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认为大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多样的讲授技巧,更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航者。

  他带着学生们站在科研第一线,强调化学学科的实践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指导学生们进行科研训练、参加各类项目竞赛,全面提升素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其学生在兰州大学第十一届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兰州大学选拔赛中,捧回金奖;在2021年“挑战杯”兰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斩获一等奖……

徐国强(左一)与学生讨论药物合成路线。

  为学,以真才勇攀高峰

  为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更加出色的科研工作者,徐国强不懈努力着。

  “‘传道授业解惑’,少了学识支撑便只是空谈。如今站上讲台,我更加重视提升教研实力。”徐国强相信,教学和科研具有“协同效应”。

  多年来,徐国强一直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据统计,他已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化学学科顶级国际刊物。

  目前,徐国强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同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甘肃省重大专项等5项。

  徐国强说,自己还会继续在科研路上奋力奔跑,脚踏实地追逐科研育人梦。

徐国强从事二氧化氯消毒实验。(图片均由兰州大学提供)

  为民,以实干服务社会

  徐国强谨记“为人民服务”。体现在他的工作中,便是让科研“接地气”,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他尝试与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开展成果转化与联合攻关。

  徐国强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围绕“提高金川硫化铜镍矿浮选药剂指标得新型浮选药剂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攻关,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提升。

  他把产学研拧成一股绳,这根“绳”也牵引他更进一步。2014年,徐国强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他已获得2项国家专利。

  2020年1月,正待春风送暖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医用口罩一时供不应求。

  这般情形下,徐国强马上联系同事组建研究小组,开始对医用口罩消毒再利用技术进行研究。

  “我一直在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尤其这种关键时刻,又怎能退缩?”2020年2月3日,人们开始居家隔离,徐国强却走出家门、走进实验室。

  日夜奋战十几天后,他们终于设计出一种利用二氧化氯气体对医用口罩进行熏蒸,以实现高效消毒的方案。

  园中有兰桂,校内满馨香。徐国强勇于担当作为,在教研一线彰显着党员风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将继续为教研工作不懈奋斗,不断接受党组织的考验,用行动印证——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徐国强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