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阵痛” 只为“新生”
——平凉中心城区拆违(危)拆临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侧记
平凉日报记者 梁璐
创建文明城市,必须要铲除违法建筑、危旧房屋、临舍和大型楼顶广告等“顽疾”。连日来,为打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崆峒区委、区政府长远谋划、主动出击,向私搭乱建、私设乱占等违规行为“亮剑”。
直面“阵痛”
拆除违建、危房及私搭乱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既得利益难舍、比较心态难弃。
城南路位于新民南路,因靠近商业区、并处居民生活区,吸引了众多粮油商户、日用品商家在此落户,许多商家为节约成本集聚人气,纷纷“攻城略地”,将门店门头进行了不同程度改造延伸,把店铺扩展到了台阶外延乃至人行步道上。
时间一长,这里虽然聚集了商户百姓家的烟火气与财气,但也形成了占道经营的顽疾,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和整个街道的长远发展。
拆违、拆危、拆临,是一场行动,也是一场“阵痛”。4月26日上午9点,随着切割声响起,城南路拆违进入实施阶段。区执法部门对城南路的门店延伸进行了集中整治拆除,共拆除门店延伸27处,拆除总建筑面积354平方米,其中:拆除旅平寺所属门面房门店延伸25处,其他个人门店延伸2处。
“虽说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随意侵占公共道路、公共空间,影响道路通行和市容形象等执法原因既合乎法理、也合乎道理,但我们的工作起初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崆峒区执法局执法五中队副队长宋君仓说道,“在入户调查时,一些商户的对抗情绪比较严重,工作人员时常会遭到误解与拒绝,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
这场“阵痛”,是城市更新发展的必须环节,没有弯路可走。在谈到拆违工作压力时,宋君仓坦言:“商户激烈的反应确实让我们犯了难,一开始就这样,以后的工作该如何开展?”难归难,从事群众工作多年的他知道,“拆违”过程就是与困难和挫折比韧劲、比耐力、比决心的过程。
为推进拆违工作,执法部门及时调整拆违方案,坚持思想发动、宣传引导为主,强制拆除为辅,由易到难,先解决乱圈占、乱堆放、乱扩建问题,发挥商户中党员的带头作用,打开了拆违工作局面。队员们事先开展入户调查、张贴通知通告、讲解整治规划方案等,让沿街商户了解每次拆违对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
“亮剑”破局
被拆除的违法建筑中,多的是难啃的“骨头”。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原平凉市面粉厂在2005年破产改制时出售给某房产公司用于出租经营的17间门面房便是其中一处。
这批违法建筑位于崆峒大道西段、红峰厂东侧人行道上,严重占压道路红线、堵塞人行道路,给周边群众出行造成不便,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且因修建时间较长,外形破旧,影响市容市貌,已成为历史遗留问题。3月24日上午,随着一声“清拆”令下,17间门面房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应声倒地,被逐一拆除。
无独有偶。4月下旬,崆峒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组织西郊街道办事处及区住建局、应急局、公安分局、卫健局、执法局等单位依法对南环路临街15户26间违法建筑实施了强制拆除,总建筑面积526平方米。至此,这批户数多、体量大,陈旧破烂严重的违法建筑悉数得以拆除,数十年前的历史遗留问题终被化解。
据悉,市直房产14号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属原平凉地委干部宿舍。1997年房改后,11户一楼住户未经规划审批许可,擅自圈占公共空间,延展修建违法建筑12间,用于居住或对外经营。与其相邻的市畜医局家属楼4户一楼住户未经审批,擅自将储藏室改为门面房和住宅,对外出租或经营。“二处”15户26间违法建筑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秩序、市容形象和道路通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这一拆,安全隐患排除了,街区形象提升了,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入局才能破局。为打赢“拆违”硬仗,崆峒区坚持部门联动、群防群治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执法、住建、国土、公安等部门的职能优势,不断强化各街道以及柳湖、崆峒等城郊乡镇属地管理责任,通过充实拆违力量、强化源头监管、加强日常巡查和执法保障等措施,有力地震慑了违建势头。
截至目前,崆峒区共组织拆违行动1236次,拆除中心城区违法建筑0.9万处30万平方米。如今,城区内通过拆违(危)拆临专项整治行动,共腾退土地300余亩,扩建公园1处,新建便民市场、停车场20余处,可增加摊位1360多个、便民停车位1200多个。
以点带面、线面结合,连片整治、整体推进。定北路原区农业农村局家属院、果木寺巷、船舱街等集中连片危旧房屋11处1.2万平方米被拆除;“放心粮店”等占压道路和燃气管线的建筑35处5350平方米、门店延伸241处2710平方米、外挂楼梯152处被打通;拆除楼顶加建146处2.8万平方米、大型楼顶广告82处1.5万平方米、大型立柱广告74处1.4万平方米“视觉垃圾”被消除……
中心城区正在经历一次洗礼,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城市建设管理者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美丽崆峒付出的努力。
有破有立、先破后立。徜徉在平凉市中心城区,街道干净整洁,市场规范有序,广场花团锦簇,多年烂尾、环境堪忧的问题工地,一朝变成临时便民停车场;小区角落、河道岸边、道路节点、市区街角空地、零星地块,不管面积大小,崆峒区“见缝插针”,修建休闲广场、街心游园、口袋公园……一片片地块上正在创造着新的价值,群众尽享看得见的实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6月20日织密路网惠民生——平凉市中心城区道路建设走笔
- 2022年06月17日平凉市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活动
- 2022年06月17日平凉市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满足刚性住房需求
- 2022年06月15日平凉崆峒区:安装路灯办实事 照亮村民出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