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我们这十年·特别策划】踏石留印 书写伟大减贫事业的“甘肃篇章”

 2022/10/17/ 09:5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郭秀睿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秀睿

  甘肃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历史上曾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十年间,甘肃深化脱贫攻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底线任务,聚焦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举全省之力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役。

  十年踏石留印,十年砥砺前行。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中,甘肃省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任务,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广大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眼十年,万象更新。

  陇原4.25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一派新气象。

  金秋九月,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秋意渐浓,风景如画。2022年9月25日,“数说元古堆村十年之变暨庆丰收·向未来”文化活动如期举行,村民们自编自演,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诉说十年来元古堆村的美丽蝶变。

  十年巨变,华丽转身。除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活动中公布的一组组喜人成绩单让每位村民心潮澎湃,掌声热烈。

  十年来,元古堆村存款余额达到540万元;十年来,元古堆村新购置各类车辆198辆、电视机509台、洗衣机463台、冰箱396台……

  这是元古堆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的真实写照,也是十年来我省脱贫攻坚的深刻见证。

  受自然条件、发展历史、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甘肃长期以来就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被列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还有17个插花型贫困县,这些县主要集中在干旱区、高寒区和林缘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基础条件滞后,很多都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喝的黄泥汤、走的羊肠路、住的茅草房,没水吃,没路走,没有产业,孩子上学难,病了没钱看,以前的日子,苦啊……”回忆十年前的生活,元古堆村村主任郭连兵不忍提起曾经的穷日子。

  同样,在武威民勤县红沙梁镇建设村,基础设施破旧薄弱,村内道路泥泞坎坷、通行不便等给生产生活造成诸多困难。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把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聚焦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全省干部群众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意志,打赢了一场声势浩大、惊天动地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数字的背后,是脱贫地区发生巨变的时代画卷。

  “以前喝口水都发愁,现在自来水直接接进了院子里,享福了。”每天,在元古堆村广场,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看着眼前的小汽车来来往往,聊起眼下的好生活,眼里闪烁着泪花。

  二

  2015年夏天,甘肃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运行。清冽的洮河水,让定西、白银等地300多万群众不再在“十年九旱”中煎熬,元古堆村村民也通上了自来水。

  “党的政策好,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都给了重点帮扶和精准施策。”元古堆村党支部书记董建新深有感触地说。

  找准路子谋发展,元古堆村只是陇原大地山乡巨变、圆梦小康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过的东乡县布楞沟村,之前吃水都是靠水窖集水,或者翻山越岭去拉水;出村都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下雨就泥泞不堪;村小学只有两间教室、3名老师,村民很少有读完小学的,也没什么增收技能和门路。通过政府支持和社会帮扶,布楞沟村实现率先脱贫,盖起了新房,通了自来水,硬化路也修好了,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学,老人能在村里面就医,群众也有了稳定增收渠道,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800元,是2012年的5.4倍,村民们非常感念党和政府给予的温暖,家家户户在自来水井上刻上了“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以“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制定六大产业实施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构建起以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为主的扶贫产业体系,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短时间内实现了从零散状、碎片化到成链条、集聚化的巨大变化。

  衡发荣曾是定西市陇西县菜子镇牟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脱贫攻坚各项扶持政策的帮助下,衡发荣发展了香菇大棚种植项目,并由农业技术人才“手把手”传授香菇种植技术。如今,衡发荣通过发展香菇种植,成了村里香菇种植能手、产业基地的技术负责人,年收入8万元,示范带动12户邻里发展起香菇种植产业。

  经历过脱贫攻坚过程的衡发荣,回想起自家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会说一句:“是党的好政策让我找到了发展出路、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数据显示,2021年,甘肃省脱贫人口人均收入10079元,比上年增长18%,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7.5个百分点。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下达甘肃转移支付1.93万亿元,是我省自身财政收入的2.9倍;对口帮扶省市和36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累计投入我省财政援助资金112亿元,实施协作项目4931个,帮助引进项目1170个;2537家民营企业参与我省“千企帮千村”行动,投入资金56亿元,帮扶5488个村。

  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为甘肃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保证。

  同时,全省各级干部尽锐出战,36万名帮扶责任人、7.45万名驻村帮扶人员奔赴一线、进村入户,涌现出了张小娟等模范典型。正是全省上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汇聚起了战胜贫困的澎湃力量。

  今天的陇原大地上,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生态宜居的愿景正在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让绿色发展的底色越来越浓。

  征途漫漫,而今迈步从头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甘肃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壮大乡村产业、开展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上继续下功夫,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也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广大农民包括脱贫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

  一方面,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卫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实施动态监测,织密兜牢保障底线,做到发现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另一方面,打好乡村建设攻坚战,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启动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编制完成3400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做到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在此基础上,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歼灭战,统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让农村“里子”“面子”一起好起来,“素质颜值”共同提起来。

  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了我国伟大减贫事业的甘肃篇章。

  成就已载入史册,征程未有穷期。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甘肃省正以昂扬的姿态,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蓝图。

元古堆村。

“数说元古堆村十年之变暨庆丰收·向未来”文化活动。

甘肃辣椒产业促增收。

  庆阳市庆城县甜永高速史家山枢纽互通式立交桥。(图片来自“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

  甘肃省渭源县山区群众吃上甘甜的洮河水。(图片来自“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 

  张掖市民乐县现代智能玻璃温室。(图片来自“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甘肃单元)

平凉静宁苹果产业助力当地百姓奔小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