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行走的“课堂” 别样的精彩——平凉市科普基地建设侧记

 2023/02/17/ 08:46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吕娅莉

行走的“课堂” 别样的精彩

——我市科普基地建设侧记

  记者 吕娅莉

  这个寒假,五年级学生刘雨馨只要有空都会和家长一起来到崆峒古镇平凉戏曲博物馆转一转。喜欢戏曲的她可算是过足了戏瘾,在这个博物馆里,她不但了解了更多的戏曲文化知识,而且还跟着剧团的演员们有板有眼地学起了表演,别提多开心了。

  在最新认定的一批甘肃省科普基地名单里,平凉德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申报的平凉戏曲博物馆科普基地赫然在列。自去年开馆以来,该馆致力于传统文化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传播,通过创新科普教育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在接待众多游客、学生、外国友人前来参观的同时,积极培训学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平凉戏曲博物馆共有8个展馆和2个体验演出舞台,馆藏展品6000余件,各类实物、图片、音像展品可上溯至清代。“在这里我真是大开眼界,戏曲真是我们的文化瑰宝,特别是那些展品,让我更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戏曲历史文化和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刘雨馨兴奋地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普基地的认定,旨在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在科学传播、科普创作、科普活动、科普展教品研发、国际科普合作与交流以及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高度重视科普基地培育建设,重新修订了《平凉市科技创新基地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在市级科普基地的认定和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市省级科普基地达到5家,市级科普基地总数23家。同时,充分发挥已经建成的科普示范基地的科普教育作用,实施“青少年走进科普基地”工程,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激发科学兴趣。

  虽然天气寒冷,但平凉市海升超越现代农业智能温室里依旧春意盎然,一串串色泽鲜亮的番茄挂满枝头,工人正忙碌地采摘成熟的果实,许多孩子趁着假期来到这里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接受了现代农业知识科普教育。这是我市获批的首个省级特色科普基地,基地以“新理念、高品位展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文化”为主题,以创新的种植模式全面展示现代农业丰富的种类,反映丰厚的农业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科技成就,通过参观者亲身体验选种、栽植、拉枝、检测等农业生产管理环节,为全市中小学生接受农业实践教育提供了第二课堂,达到传播农业科技、丰富文化知识的目的。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静宁县城关小学始建于190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文化灿烂的百年老校,2019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281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61平方米。近年来,学校以“继承传统,全面发展,突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坚持深化教学改革,注重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教创新,扎实开展系列科教活动,辐射带动周边其他学校,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建校之路。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将不断完善科普基础设施,打造以校园亦乐创客坊为主的全天候对外开放的科普活动基地,持续深化利用校外动态科技专家团队资源库和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科普教育资源共享,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开展进行指导辅助,激发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有红军足迹、有生活气息、有文化记忆。”周末闲暇之余,泾川县居民张小军带着孩子到崇信县木林乡金龙村游玩。木林乡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红二十五军、西北野战军等革命队伍曾途经木林战斗休整。乡村积极挖掘长征遗址和金龙庙战斗遗址等资源,建成金龙村红色科普教育基地,让大家在窑洞式纪念馆、家风家训宣传长廊、精巧别致的乡村文化公园,回顾历史,进行现场交流和实践体验,同时在各类研学活动中,让大家触摸红色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气象科普工作也让公众感受到“万千气象”。我市每年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有利时机,综合运用多媒体互动、视频、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气象科普活动。我市将充分融合市天气预报预警中心、观测站、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等平台,进一步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方式,不断提升基地科普能力,增强社会公众关注气象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组织开展了平凉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天空课堂”“科普阅读”“校园科普传播”等特色活动,创建命名科普示范学校28个,助力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建设和科普队伍建设,在中小学校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加强对科普基地的指导服务,督促各级科普基地不断完善科普条件和功能,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开放,组织开展社会影响力大、群众满意度高的科普教育活动,加强全市科普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大众科普水平和科学素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