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仪式现场。
每日甘肃网5月29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旦角、生角、丑角;唱、念、做、舞……今天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锁麟囊》培训班在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正式开班。本次培训历时48天,拟于7月下旬进行成果展演。
全体学员合影。
国家艺术基金是国家设立的艺术领域最高级别的基金,近年来,甘肃秦腔艺术剧院高度重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秦腔《蔡文姬》舞台艺术创作项目、秦腔《锁麟囊》表演人才培养、巡演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支持。
本次培训班的开办,旨在为西北五省秦腔艺术行业储备一批素质精良、技艺高超、艺德高尚的戏曲人才后备力量,为加强院团的专业化队伍组建接续,促进秦腔艺术的高位均衡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是我省文艺战线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的具体实践,是深入实施陇原文艺高峰工程的具体行动。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传统戏曲特别是地方戏曲面临着不小挑战。人才兴则剧种兴。加强秦腔等传统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不断增强戏曲院团在人才传承培养方面的“造血功能”,是传承和发扬秦腔艺术的关键所在。
苏凤丽接受记者采访。
据悉,秦腔《锁麟囊》由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根据程派同名京剧改编,剧中既保留了原作最经典、最出彩的“春秋亭”和“搜楼”,又强调了地域特色,以“京剧的神韵、秦腔的风采”,让古老的剧目焕发出了新的神采,先后在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和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捧得多项大奖。著名秦腔艺术家、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副院长苏凤丽将“薛湘灵”一角塑造得入木三分,得到了国内文艺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经过不断打磨,秦腔《锁麟囊》已成为当代秦腔极具代表性的移植改编剧目,也是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的代表之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5月29日新甘肃特别策划丨陇西:距离近了2公里,生活进步20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系列报道(五)
- 2023年05月29日“科学快车”入校园 点亮童心科学梦
- 2023年05月27日“简述中国”全国简牍书法大展评审结果出炉
- 2023年05月27日2023年甘肃省中学生三人制篮球锦标赛在通渭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