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理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3/06/09/ 09:0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马志超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马志超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深化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要素,跑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在建设农业强省的过程中,我们应在目前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继续突破,努力破解目前仍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引领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借鉴省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和先进经营方式,推行“党建+”建设,增强村党组织“造血”功能,发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牵头作用,行使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的职能。采取“村党组织领办+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模式,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经营型合作社、服务(劳务)型合作社,科学确定主营业务、组织形式和发展规模。支持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优先承担财政资金扶持项目,解决启动资金、设备购置、风险分担等难题。坚持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并重,科学设置股本结构,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合作社服务机构,保障村集体收益。依托产业园区和产业链条,联村连片建立集体联合社,支持开展合作经营。根据合作社的规模、布局、从业党员情况等,因地因社制宜,灵活组建“村社联建型”等党组织。

  以“三变”改革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鼓励地方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全国各地的实践也证明,农村“三变”改革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多目标的系统工程,能够有效整合农村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值,全面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对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积极效应,代表着当前农业农村改革的前沿方向。要继续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巩固提升,以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重点,以村庄党建联合体、产业化联合体等平台载体有效整合多个村庄的资源、资产、资金,以“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平台载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民、村集体、平台载体培养成产业链上的“合伙人”,打造成为既具有“外在有形的物理联系”,又具有“内在无形的化学联结”的乡村振兴利益共同体。

  以数字化赋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将数字化作为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推进集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监管,助推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利用数字技术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标准化、经营流通数据化、质量监管精准化、全程管理数字化,构建以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迭代升级。

  以园区带动集体经济产业升级。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公司,组建镇村联合发展平台,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统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自有资金、集体土地资源、农业要素资源建立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开展实体化运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可以用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租赁或入股,或者以订单种植、生产服务、项目外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园区发展中的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旅游电商等环节,推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共同发展。鼓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充分挖掘本村资源禀赋、特色优势产业等资源,通过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劳务合作、为农服务、休闲观光等途径,积极发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对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可以村集体名义注册商标,通过出让商标使用权获得收入。对生态资源丰富的,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康养、特色餐饮等项目;对具有农业资源优势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统一流转,鼓励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作者单位:省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室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