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推动甘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3/06/30/ 08:4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王俊莲

推动甘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实现新跨越

  王俊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不仅事关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文化强国建设的推进,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向品质化迈进,同时还要有更多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2022年8月1日施行)的颁布实施,彰显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比较低,优质文化服务资源比较短缺,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与国家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供给主体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不高,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滞后;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普遍缺乏创新创意人才,等等,这都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性短板。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生态,坚持文化为民惠民,从品质化发展、高效能发展、智能化发展、精准化供给等方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实现新跨越,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谱写甘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华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突出政府主体责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精准识别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主阵地作用,促进全民阅读发展,共建书香社会、书香陇原。不断创新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持续加大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服务质量。挖掘和活化利用乡村特有的资源禀赋,鼓励打造、升级村史馆、乡史馆、乡贤馆。开展特色乡村文化活动、节日民俗活动,推动历史名镇名村业态提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乡村旅游重点村和重点镇(乡)”的创建和发展,激发乡村文化的原动力、原创力和生命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新能级。建立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统筹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优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细化、智能化。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持续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度。继续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充分释放多元主体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动能,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协商的“交互理性”的制度框架,完善社会主体参与的准入、退出和评价、激励机制,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体,提升文化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

  激发公共文化发展新动能。根据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的需求不断推动融合发展,特别是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服务功能空间创新,坚持“城市客厅”建设理念,努力形成优质均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拓展公共空间,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充分发挥节庆活动和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功能,深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功能融合,开辟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主客共享的文旅服务场景。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