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理论】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修复

 2023/07/18/ 08:4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江晶

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修复

  江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经甘肃913公里,流域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重要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生态功能,决定了保护治理和发展好黄河流域甘肃段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修复。

  要坚持规划引领,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保护治理任务需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科学编制黄河流域甘肃段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统筹划定沿黄流域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严格依据规划审批管控各类建设行为,将人类活动控制在沿黄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让母亲河得到休养生息。

  要坚持分类施策,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甘肃沿黄流域生态问题复杂多样,一方面甘南草原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养功能仍需提高,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每年入黄泥沙量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26%,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3%。因此,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根本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甘南地区要围绕尕海国际重要湿地、黄河首曲湿地等重点区域,开展湿地群保护修复和沙化退化草原治理,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祁连山地区要统筹推进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河湖、湿地、戈壁等生态系统全面保护,有效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要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开展坡耕地整治、淤地坝建设,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要坚持夯基固本,强化基础研究和科技支撑。我省生态保护和修复理论研究、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相对薄弱,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工作队伍,科技支撑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工作协作机制运转还不够顺畅。因此,要在加强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对接的基础上,依托省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不断深化生态保护修复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探寻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自然地理格局演变规律,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等,尤其是要强化区域水平衡研究,系统分析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及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科学评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恢复力水平,并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提出对策建议,切实提升生态修复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专业性。加快研究符合我省实际的生态修复技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问题,依据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科学确定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具体措施,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功能。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专业人才培养,大力建设专业工作团队,完善人才选育和培养体系。

  要坚持凝聚合力,完善多元共享的投入机制。甘肃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水资源总量短缺、时空分布不均衡、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我省生态保护修复任务量大面广。加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级政府所能投入的修复治理资金不够充足,直接影响到生态修复治理成效,亟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因此,要在呼吁各级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快构建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活动,对参与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区域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通过统筹必要投入与合理回报,畅通社会资本参与和获益渠道,创新激励机制、支持政策和投融资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潜力和创新动力,推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