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数”说山东 倾听新时代黄河故事——“202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级党报媒体行”见闻

 2023/08/11/ 08:4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聪

【他山之石】

“数”说山东 倾听新时代黄河故事

——“202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级党报媒体行”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聪

  九曲黄河十八弯,东奔入海润齐鲁。近日,记者跟随“大河奔涌‘数’说新发展——202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级党报媒体行”采访组,沿着黄河生态廊道,来到山东济南、东营、淄博等地进行考察采访,感受黄河生态文化之美,探访数字浪潮下黄河流域新变化和智慧山东的新发展。

  数字化监测,为“智慧黄河”注入发展动能

  在济南东部,一座“数字之城”正在崛起……

  日前,采访组一行来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在济南超算科技展厅,我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史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展厅围绕“超级计算·智创未来”主题,分设“走进超算”“赋能产业”“核心人才”“成果转化”等核心展区,全面呈现了超级计算产业化及省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成就。

  穿梭于各展厅间,无不感受到“超级计算”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海洋技术、医疗康养、光电及机械制造等诸多领域的重要作用。“超算赋能千行百业。”采访组成员感慨道。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黄河安澜方面责任重大,而济南超算将在这一进程中担当起“最强大脑”的角色。今年3月,“黄河流域算网联盟”成立仪式在济南超算举行,联盟围绕黄河流域算网生态建设,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贡献算网力量。

  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矗立于安澜码头一侧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正借助“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对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进行实时监测。

  采访组走进生态监测中心,从中央大屏上看到了黄河入海流路变迁、黄河三角洲变化、黄河来水来沙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等情况。依托自然保护区上百处野外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监测中心结合5G、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搭建了鸟类动态实时监测系统。

  “近期我们研发的‘鸟脸识别’技术,利用大数据库与专家智库,实现更容易识鸟、数鸟,监测覆盖范围更广,准确度也更高了。”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

  大河无言,变化有形。

  得益于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的科技支撑,自然保护区生态不断向好,鸟类数量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38种水鸟的种群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每年迁徙、繁殖、越冬的鸟儿达到百万只,黄河三角洲也拥有了“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

  数字化服务,为沿黄群众安居提供便利

  数字赋能,不仅体现在新型工业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更体现在为黄河沿岸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方面。

  走进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记者看到居民徐建广仅花了几分钟,就在社区自助服务处办理完一项盖章事项。

  “以前盖个社区公章需要先找村委会开证明,再去镇上申请登记,盖一个公章最少需要一两个小时。”徐建广说,现在社区居民只需在“美丽山东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上发起用章申请,村干部、相关职能部门、社区通过电脑或手机App完成审批,居民到社区的自助设备上即可办理盖章,全程不超过10分钟。

  为了让黄河滩区的居民办事更便利,杨庙社区打造“掌上办”系统,群众信息填报、内容获取、政务服务、智慧印章等申请,均可在手机上完成。

  滩区之变,是山东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成果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以赋能智慧社区综合服务为重点,累计建成1200余个智慧社区,打造7000余个智慧化应用场景。

  “一张网办全省事、一部手机走齐鲁。”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介绍,如今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全程可网办率达到80%以上。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故事不仅发生在社区,还出现在档案馆。

  在淄博市高青县档案馆,记者了解到,过去厚重的纸质档案已全部数字化,馆内还建立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档案、脱贫攻坚档案等专题数据库。

  “每个档案盒内都放置了芯片,根据读卡器,可随时跟踪档案的存放之处,如果不小心将档案放错了地方,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高青县档案馆业务指导科科员刘波介绍,自从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开展后,高青县档案馆打造了“在线查档”“无证查档”“智慧查档”3大档案利用范式,推动档案查询由“减证便民”到“无证利民”、由“群众跑”到“数据跑”、由“到馆查”到“网上查”的3大转变,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档案公共服务。

  如今,山东省正以智能化设备为基石,拓展服务范围,提供便捷化、智慧化、无接触式的高效便民服务,把政务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数字化牧场,引领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同样为农业发展带来新动能。

  在淄博市唯一的沿黄县——高青县,有一头远近闻名的“数字黑牛”。采访组走进高青县纽澜地数字农业展示中心,只见一头头体型壮硕的黑牛或是喝着啤酒,或是进食,或是享受着轻音乐……养殖的自动化在“数字牧场”上一一体现。

  据山东纽澜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项目部总监董冠介绍,该地生产的黑牛肉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直供,独特的数字化养殖方式,造就了纽澜地黑牛不菲的身价和滑嫩口感。

  “如今纽澜地黑牛最贵的部位每公斤售价超过2000元,每头牛的售价至少在10万元。”董冠告诉记者,牧场依靠数字农业建设追溯体系和数字监控平台,以智能芯片链接ERP,与阿里、盒马的追溯系统打通,实现了一品一码、一盒一码,方便消费者在终端扫码获取全链路溯源信息。

  通过养殖业数字化建设,纽澜地实现了肉牛养殖的“全产业链+全国冷鲜供应链+高端牛肉品牌+黑牛特色产业园区”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实现了黑牛育种、生态养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智能交易市场、冷链物流、终端配送等全产业链的监控管理。

  高青这只“数字牛”,是淄博着力打造的六条数字化产业链之一。为助力粮食、黑牛、沂源苹果等数字化产业链的发展,淄博市打造了“齐农云”农业农村智慧大脑综合服务平台。

  农业生产离不开的器械,在数字农业时代,也纷纷升级成各类传感设备、无人作业设备。在淄博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王坤向采访组介绍了土壤养分检测仪、温湿度传感器、植保无人机、雨雪传感器、光学雨量传感器……这些智能装备已经在淄博的农业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

  如今,牵起数字农业“牛鼻子”的淄博,正在打造“一云统揽、多维一体、一网通办”的农业农村数字化生态,致力于成为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样板。

  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山东省大数据局局长孙起生表示,近年来,山东全方位打造数字强省,各市加速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态。数字强省建设成为构筑山东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沿着黄河廊道一路前行,记者深切感受到“数字经济”已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如今,山东各地正乘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描绘着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画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