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理论】做好荒漠化综合防治甘肃文章

 2023/08/25/ 09:2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董春莉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做好荒漠化综合防治甘肃文章

  董春莉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甘肃位于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核心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带,又是国家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切实加强我省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做好荒漠化综合防治甘肃文章,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

  牢记领袖嘱托,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构成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甘肃,对我们寄予了“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殷切嘱托,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省地处西北内陆腹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治理任务艰巨、难度大,是建设美丽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三北”工程历经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一些早期建设的防护林进入过熟期,部分出现严重的老化退化现象,亟须修复改造。我们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坚决扛起防沙治沙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规划先行引领,统筹推进荒漠化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统筹规划,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首先,加快实施一批水源涵养、治山增绿、防沙治沙等工程,进一步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强化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其次,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的原则,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以及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河西走廊、环县等重点区域的规模化防沙治理力度,促进沙区退化植被、沙化草地的保护与恢复。再次,深入开展陇东陇中、祁连山北麓、秦岭西段、石羊河流域等重点生态区域的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全省“四屏一廊多点”的林草生态保护发展新格局。

  突出治理重点,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对于我省而言,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就是要全力聚焦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首先,加强防沙治沙扶持政策体系和目标责任体系的建设,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与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其次,围绕《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制定实施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和包片督导,合理配置和保障“作战”资源与要素。再次,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护修复河湖湿地和天然草原,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最后,还要全面抓好祁连山、六盘山等区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护,加强退化林和退化草原的修复,确保沙源不扩散。

  科学防沙治沙,着力提升荒漠化综合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科技创新是防沙治沙的利器,在防沙治沙的实践中,我省科技工作者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总结出多项具有地方特色的荒漠化防治技术。这些成果和技术对于有效推进我省的防沙治沙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科学治沙,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首先,大力推广黏土沙障、草方格沙障、农作物秸秆沙障、尼龙网沙障、仿真植物等新材料、新技术,推行带、片、网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修复与生态经济同步实施等模式,提高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水平。其次,持续加强治沙专用机械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提高防沙治沙机械化水平,提升压沙效率和质量。再次,要大力推进光伏治沙,利用荒漠化沙化地区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光伏治沙产业,探索适合区域特色的能源开发与沙漠治理相结合的新模式。

  广泛交流合作,共同加强生态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重点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我省作为全国荒漠化防治大省,一直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的治理工作,有良好的对外合作和国际交流基础。首先,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省内院所的科研力量和技术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国际组织和大学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其次,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向世界提供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