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杀24只野生鸟类 满足口腹之欲
男子被判刑赔钱并登报道歉
每日甘肃网9月11日讯(奔流新闻·兰州晨报通讯员 黄建国 记者 张秀芸)“鸟是我毒的,我认罪认罚,我知道错了,我愿意赔偿损失,在媒体上公开道歉……”为满足口腹之欲,一男子竟以投毒方式猎捕24只野生鸟类,殊不知因此摊上大事,站在被告席上接受审判。
9月10日,记者从庆阳市镇原法院获悉,日前,镇原法院宣判一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人刘某因非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同时赔偿经济损失34200元,并在市级媒体上就损害国家和社会公益的行为登报道歉。
2022年11月某天,刘某在镇原县开边镇某村河滩发现有雉鸡等鸟类栖息活动,遂产生猎杀食用的想法,于是从他人处购得杀虫剂“呋喃丹”,拌入玉米粒后撒在河道滩涂地。
随后的日子,刘某陆续从河滩捡回被毒死的雉鸡、鸳鸯及鸭子,或食用或冷冻。另有部分被毒死的鸳鸯、鸭子被公安机关在河道查获。
经鉴定,刘某所毒死的鸳鸯、绿头鸭、斑嘴鸭及雉鸡均为野外种群,其中,12只鸳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价值30000元;其余绿头鸭、斑嘴鸭和雉鸡均属于“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价值4200元。
法院审理认为,刘某违反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非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法院还认为,刘某非法猎捕行为破坏了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刘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镇原法院遂作出前述判决。
法官释法:
本案中,被告人非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破坏国家野生动物资源,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应承担民事责任。本案通过刑罚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彰显了人民法院惩治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犯罪的决心,同时引导公众自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达到惩治违法犯罪和生态保护治理的双重目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4月21日凝聚治理合力 共护河湖安澜——甘肃省“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工作机制”解读
- 2023年04月13日金昌市金川区首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启动
- 2022年12月29日甘肃省出台《办法》规范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办理
- 2022年12月12日天水市麦积区检察院全力推动公益诉讼线索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