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国家兰海高速公路“卡脖子”工程木寨岭特长隧道论坛在甘肃永靖召开

 2023/09/17/ 18:59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李小龙
论坛现场。.jpg

论坛现场。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小龙)9月17日上午,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公路学会、“科创中国”岩石力学与重大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联合体主办的“科创中国·智惠兰州”国家兰海高速公路“卡脖子”工程木寨岭特长隧道论坛在临夏州永靖县召开。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论坛的方式总结梳理木寨岭“卡脖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科学问题,提炼形成典型案例,打造标准化“样板间”,为解决更多相似工程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科技力量。

微信图片_20230917163729.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王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党委副书记、山东大学教授李术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同济大学教授朱合华;中国公路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海涛等有关院士专家、科研工作者以及木寨岭特长隧道全体参建者代表出席此次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作报告.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作报告.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作报告.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作报告。

  9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钧通过视频方式进行致辞,对本次论坛召开表示祝贺。

  何满潮院士在现场致辞时表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界两代院士、两任理事长协力甘肃省公航旅集团长达公司,艰辛鏖战8年,打通中国南北大动脉‘卡脖子’工程木寨岭隧道工程,宣告‘米级’软岩大变形这一世界难题的最终攻克。木寨岭特长隧道,是一座创新隧道,涵盖着初心与坚持;是一座品质隧道,渗透着匠心与汗水。它标志着我国在攻克世界级工程难题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是一项标志性的工程成就,更是中国科技创新建设的重大成果。”

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乔小兵致辞.jpg

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乔小兵致辞。

  “近年来,甘肃省公航旅集团高度重视隧道工程科技创新,并在木寨岭隧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乔小兵在致辞时表示,“木寨岭隧道作为甘肃省最长的公路隧道,建设之初就已经饱含着西北、西南地区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跨地域经济发展的期待。我们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快推动各家研究机构与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在工程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后,何满潮以《感悟“木寨岭工法”——隧道开挖补偿法》为题、王复明以《地下工程水灾变防控技术的发展》为题、李术才以《地下工程突水突泥预测与控制》为题、朱合华以《岩体隧道围岩快速识别与动态安全控制分析》为题、乔小兵以《攻克“卡脖子”工程木寨岭特长隧道科技创新实践》为题先后作了精彩报告。

  17日下午,院士专家学者们围绕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与施工、预应力主动—让压支护理论与机械化建造技术在木寨岭公路隧道中的应用、高地应力挤压性软岩大变形隧道预应力锚索控制技术实践、凝心聚力编制软岩支护锚索定额填补国内外计价依据空白、煤矿深部巷道碎胀大变形灾害控制及TBM安全高效掘进关键技术、断层破碎带大变形隧道开挖补偿理论及双梯度注浆关键技术、云南昌保高速软岩大变形昌宁隧道技术创新、复杂建设条件下城市大型地下互通立交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宜昌磷矿地压显现及开挖补偿平衡调控关键技术、四川久马高速软岩隧道大变形防控关键技术的探索与思考等内容展开学术讨论。

  会后,与会院士、专家学者及全体参建者将赴刘家峡大坝地下厂房洞室群330千伏开关站考察学习。该工程的建成,标志着甘肃省第一座330千伏GIS开关站正式并网运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