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西和县稍峪镇:“小群体、大规模”发展模式 助推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升级

 2023/09/18/ 15:25 来源:陇南日报 通讯员 巩凡

西和县稍峪镇:“小群体、大规模”发展模式 助推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升级

  陇南日报通讯员 巩凡

  农民要致富、产业要先行。近年来,西和县稍峪镇围绕“支部引富、党员领富、产业促富、能人带富、群众致富”的产业发展工作目标,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按照“12456”工作思路,构建“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农户+种养殖产业”的“小群体、大规模”发展模式,探索抱团发展新路径,在适宜区域创建千亩粮食种植和猪、鸡、牛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助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为实现“组织坚强、党员先进、群众富裕、民风淳朴、乡村美丽”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一条发展主线,加速推进建圈强链。牢固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理念,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做到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精准扶持经营主体,通过强堡垒、兴产业、共富裕,聚焦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创建稍峪镇赵湾、牛尧北坡山梁种养殖产业示范基地,串联“产业链”“致富链”和“振兴链”,推行“小群体、大规模”发展模式,全力推动产业基地集群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促进产业扩规提质升级,努力形成组织引领、产业带动、联合推进、群众增收的发展新格局。

  实施两个引领工程,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依托西和县王彩霞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西和县成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西和县白杨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西和县博丰源养殖家庭农场等8个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规范组织设置、打造产业品牌两个工程,成立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推行“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农户+种养殖产业”的“小群体、大规模”发展模式,构建形成“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片区联合规模发展格局,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连成片,形成强强联合发展局面,做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员发展,着力打造讲的响、有规模、效应强的特色种养殖品牌。

  推行四种联建方式,抓实支部融合共建。坚持以党建促产业发展为抓手,通过党支部和新型经营主体双向承诺、协商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育四种融合共建方式,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抓好支部联建、富民产业培育、促农增收等重点工作进行年度承诺,以季度为单位适时召开支部共建协商会议,协商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强化支部间多领域互通合作,共育以粮食规模化种植为主的种植产业,以猪、牛、鸡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产业,带动周边群众持续增加收入。

  落实五项惠民措施,实现党群同频共振。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充分发挥产业链上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配股分红、技术服务、产品购销五项联农带农惠民举措,促进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支部牵头依托产业基地,积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建立合作共赢机制。今年以来稍峪镇流转土地933亩,每亩土地支付年租金400元,吸纳群众178人就近务工,年均增收2476元。多个新型经营主体每年为8个村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分红资金16.5万元,为70户群众落实分红资金4.2万元,实现群众粮食产品销售增收97.9万元,户均增收2460元。

  实现六大发展目标,构筑产业集群优势。坚持以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核心,立足连片区域农业产业优势,发展粮食种植、猪鸡牛特色养殖农业产业集群,发挥党支部和产业基地示范引领作用,稍峪镇倾力打造“一片一带”千亩粮食种植产业基地,引导群众发展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粮食种植产业,打造养猪、养牛、养鸡3大联片特色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30000头、牛200头、鸡80000只,真正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达到支部强、产业兴、群众富的发展目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