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理论】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2023/10/13/ 09: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陆茸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陆茸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不断发展,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追求、有情怀的“新农人”作为中坚力量,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科技助力,产业兴农。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质量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新农人”要懂得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赋能现代农业生产,让农业发展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要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比如通过远程高效巡检进行精准种植的无人机,依托视频云平台构建的远程监测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智慧决策”遥感监测系统,通过5G+VR技术模拟作物生长过程的沉浸式体验系统,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市场信息的市场研判系统等。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农业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优秀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和联合,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紧密连接,实现农业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产业、要素集聚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从而再造整个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发展,并通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现代化,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紧抓机遇,数商兴农。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更是干事创业的舞台。随着数字化工具下沉和基层数字底座的搭建,文化消费不断升级,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攻方向,一大批新农人抓住机遇,为家乡好货代言,助阵乡村振兴。从乡村文旅到电商崛起,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打开了乡土文化产品的新销路;从短视频火爆到乡村博主出圈,信息技术催生了乡村文化生产新方式;从李子柒爆火到张同学出圈,乡土文化成为潮流引领;从今日头条推广的“金稻穗计划”到拼多多“10万新农人培育计划”、抖音“新农人计划”,新型电商经营主体助力传播有温度的乡村文化。云端带货、网络直播迭代创新,不仅为“远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副产品和乡村文创产品找到了新销路,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具”,为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注入新活力。新农人要凭借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眼光,紧抓发展机遇,让“数商兴农”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打开家乡土特产销路,让更多优质产品插着互联网的翅膀飞向全球。

  厚植情怀,人才兴农。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中强调,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如今,回归乡村创业、就业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选择。从扎根农村的90后、95后大学生村干部,到立志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的科研工作者,从扎根乡村的农村新型企业家,到返乡创业从事电商的青年创业大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回归乡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和关键因子,助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新农人要依靠科技智慧和科学知识逐梦乡村,拓展乡村产业,带富家乡百姓,推动更多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汇聚,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