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一次告假 一碗面 一盏灯——积石山6.2级地震现场见闻

 2023/12/22/ 08:37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杨昕

一次告假 一碗面 一盏灯

——积石山6.2级地震现场见闻

一碗碗牛肉面温暖着大家的胃,也温暖着大家的心。

孩子们帮助大人搬运物资

兰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为帐篷接线装灯

  12月19日上午,记者抵达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大河家镇是此次积石山6.2级地震的核心受灾区。记者一路上看到令人心碎的场景,地面散落着碎石瓦砾和破碎的玻璃,很多建筑的外墙瓷砖大面积脱落,房屋、围墙的外立面变形,部分房屋坍塌、受损。在无情的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友爱总会给我们带来感动。在震后的48小时里,指挥部不断汇总更新的信息显示,各方科学高效救灾,救援力量极速驰援,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在震区,又一次见证了温暖与力量。

  一次告假

  在大河家镇康吊村,刚刚归队的安吉和与队员们正在开展第三次排摸搜救,主要帮助受灾群众转移财产和生活物资。安吉和是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一站的一名消防员。12月19日凌晨5时,安吉和与队员们第一时间到达了地震核心区康吊村。这里部分房屋坍塌,屋内有受困群众,情况紧急!但也是在同一时间,安吉和得知了在距离康吊村十多公里的石塬乡苟家村下安社自己的家也同样受灾,村里很多房屋受损,家中父母妻儿情况未知。“眼下还是救人最要紧!”目睹家乡地震灾害,安吉和心里十分担心家人的安危,但他也深知当前执勤救援力量有限,救援优先用于抢救人员生命安全为主。为了不影响救援中心任务,他没有向队里说明自己家庭情况,强掩内心的焦灼,立即投入到最紧要的救援任务中。在安吉和与队员们的努力下,安全转移疏散康吊村、韩陕家村近百名村民,摸排检查7500平方米。

  刚刚结束第一轮排摸搜救后,安吉和接到家人来电,了解到父母和自己十几个月大的孩子均不同程度受伤,平时很能沉住气的他瞬间慌了神,立即向队长请了两个小时的短假,赶回家中。“有点亏欠家里,好在家人伤势不重。” 安吉和告诉记者时,还是流下眼泪。“家人也是消防员救出并送往医院的,他们很理解我的工作,我在全力搜救别人的父母妻儿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帮助我的家人。” 安吉和说。安顿好父母及孩子后,安吉和又立即返队,和队友们继续搜救工作。

  地震发生后,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立即启动重特大地震灾害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迅速调派全勤指挥部、重型地震救援队、重型机械工程救援大队共100名指战员集结出发,不畏艰险奋战在抗震一线,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碗牛肉面

  12月19日临近傍晚,记者在大河家镇看到,很多村庄的临时安置点以及路边空旷的区域都纷纷支起了大锅。随着白气升腾,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出锅,送到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手中。

  在大河家镇的一处临时安置点,一家临夏爱心餐饮企业最早支起了应急帐篷,4个炉子同时开锅煮面、熬汤,7位拉面师傅揉面、拉面、舀汤、放料,几分钟内可以同时出七八碗牛肉面。从19日早上7点开始,到下午5点,他们已经用了十几袋面,发放2000多碗牛肉面。在牛肉面帐篷前,很多受灾群众排队等待吃饭。而就在群众队伍的旁边,大家自发留了一排位置。“搜救任务紧急,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可以先吃面。”一位拉面师傅告诉记者,大家都自发给救援人员让位置,就这样形成了一条特殊的通道。

  “妈妈,我饿了,我想吃面。”“马上就可以吃到了,再忍耐一会。”不远处一位五六岁的小男孩和妈妈的对话声,让排队的群众、救援人员转过身去。“快来,孩子,到这里来。”“先给孩子一碗面吧。”就在人们的推让中,母子俩被拥到队伍的最前面,一位救援人员把刚领到的牛肉面放在男孩的手中。

  温暖是双向奔赴的, 一碗牛肉面,在灾区不仅温暖了胃,更温暖了大家的心。记者在采访中,还遇到了一位兰州的饭店老板,他凌晨2点半从兰州出发,带着一千多斤牛肉,前往灾区支援。这位老板说,他们能做3万份牛肉面,希望兰州牛肉面的温度能慰藉灾区的群众。

  一盏灯

  冬天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记者来到柳沟乡柳沟村时,这里临时安置点的帐篷已经搭建好了,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应急救援队负责帐篷内的临时电源接入工作。记者走进一间帐篷内,两名四五岁的孩子正蜷缩在家人的怀里,此时兰州供电公司的唐和明和同事正在为帐篷里接电线、安装白炽灯。当电源被接通、白炽灯亮起的一瞬间,帐篷里的孩子高兴得拍起手来。“有了亮光,就不怕了。”帐篷里的小女孩对着记者说。在柳沟村安置点,在地震后的第一个夜晚,这里的37顶帐篷亮起了灯。

  “要在地震灾后的第一个夜晚,让灯全部亮起来,这样受灾群众就不会因为黑暗而更加慌乱、害怕。”唐和明说。

  5个受灾群众安置点,247顶帐篷,建好一个、通电一个。从19日晚到20日凌晨,室外气温达到-16℃,唐和明和同事们在室外接线时,睫毛、眉毛都结上了冰霜。看到他们摸黑不方便,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就打开手机为他们照明;看到他们冻得发抖,群众又自发烧起热水,送到他们手中。截至20日凌晨,247顶帐篷全部通了电。

  一座房子

  “你画的这是什么呀?”“是房子,你看这是窗子、这是烟囱。”“放心吧!孩子,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房子。”12月20日中午,记者在积石山县四堡子村临时安置点看到了这样一幕,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们正在帮助受灾群众搭建应急帐篷,一位村里的孩子蹲在不远处的地上画出了他想象中的新房子,边画边对一旁的消防员说。

  在震区,记者一路采访,看到了无数令人心碎的场景,但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更有孩子们的童真,让未来充满希望。在康吊村临时安置点,一群孩子围着一个篮球玩耍,当看到送物资的车辆驶来,立即簇拥上来,抢着搬运物资。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小女孩拿着一条大大的毛毯进了帐篷。“这是给奶奶的。”小女孩说。“这个大件很重,我们三个人一起搬。”面对一大箱物资,姐弟三人一起帮忙搬,三个人相互看到对方用力的样子,又不禁笑起来,他们里面最大的孩子不过7岁。

  尽管经历了伤痛,孩子们还是会不经意露出微笑。他们的笑容能治愈一切,也让一切充满希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昕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