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城兰州】
什川黄河吊桥 中国农民第一桥
什川黄河吊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甘霖 摄
当人们来到位于黄河兰州段下游的什川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飞架于黄河之上的钢索吊桥。这座看上去普通、平凡、简易的黄河吊桥却处处透露着什川农民的智慧和汗水,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中国农民第一桥”。这座20世纪70年代初由什川农民自己筹资建造的桥梁,曾经是通往什川这个被誉为“天心地胆”之处的唯一通道。
中国农民自筹资金建桥
亘古的什川,是一片塞上江南的美丽田园,她被蜿蜒的黄河环抱在臂弯里。自然条件虽得天独厚,但交通却十分不便。进出什川除五架山道和十字沟道两条曲折的盘山驼道外,只能靠原始的羊皮筏子沿河摆渡。每当盛夏汛期,适逢什川瓜果、蔬菜上市,河水暴涨,两岸互通中断,百姓倍感惆怅。
后来,什川人民在黄河上配备了用钢丝牵引的驳船,这比羊皮筏子先进、方便、安全。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驳船越来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什川每年有数以万吨计的瓜果、蔬菜要运出去,尽管人们半夜三更排队装卸货物,但驳船一次运渡的物资和行人是非常有限的,往返一次最快也要个把小时。
然而黄河天堑难不倒勤劳智慧的什川人。1969年,什川南庄、长坡、上车三个村农民自筹资金24万元,成立建桥委员会,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这座钢索吊桥。该桥净宽7米,桥两端耸立着15米高的钢筋混凝土龙门,每根重2吨的14根粗壮钢索凌空悬挂于桥龙门与桥栏之上。
什川黄河吊桥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什川地区交通极为不便的状况,结束了什川人民祖祖辈辈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渡河的历史。
相互成就的梨园和吊桥
如今距离什川黄河吊桥建成已过去半个世纪,这座桥给什川工农业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连通了什川地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动脉,在什川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从这座桥上运往全国各地的瓜果、蔬菜约2000多万公斤,是什川人民的“致富桥”“命脉桥”“连心桥”。
与黄河吊桥紧邻的就是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什川古梨园,也被称为“世界第一古梨园”。多年来,当地人通过吊桥将梨儿运销各地,梨园也吸引了万千游客踏足吊桥之上。如今,什川古梨园每年能产梨2500多吨,为当地农民带来2000多万元的收入。
“每年4月赏梨花,10月迎来丰收季,到了冬天,我们就吃软儿梨,大家都称那是东方的‘哈根达斯’。”作为土生土长的什川人,今年36岁的魏卿说。如今,有了冷链运输和电商的加持,村民们种的梨儿也被销往深圳、厦门等沿海城市,在东部部分城市的高端酒店甚至被限量供应。每年的旅游旺季,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们也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人们在梨树下喝着三炮台、涮着火锅、吃着农家菜,好不惬意。
皋兰县什川镇坚持以民生建设为重点,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率先实现乡村规划和美、生态环境和美、特色产业和美、田园风光和美、基础设施和美、公共服务和美、乡村治理和美,着力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高颜值的魅力什川。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雨欣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2月15日【桥城兰州】七里河黄河大桥大修之后迎来新生
- 2023年12月08日【桥城兰州】雁白黄河大桥助力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 2023年12月01日【桥城兰州】深安黄河大桥 华丽蝶变展翅高飞
- 2023年11月17日【桥城兰州】兰州银滩黄河大桥 美景技术两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