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以高效要素保障为经济发展赋能——整合资源聚合力

 2023/12/30/ 11:1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睿君 曹立萍 王占东 文洁 洪文泉

以高效要素保障为经济发展赋能——整合资源聚合力

  2月11日,“如意甘肃·才聚陇原”2023年甘肃省春季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在省人才市场举办。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 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曹立萍 王占东 文洁 洪文泉

  一年来,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安排部署,铆足干劲、聚力攻坚,在固本培元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效速兼具的良好态势。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63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增速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位次居全国前列。

  这份难能可贵的发展成绩单背后,是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部署,牢牢把握全局大势、准确看到有利条件、清醒认识压力挑战,加强能源、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供应,提高要素聚集力、供给力和要素可及率、到位率,以高效要素保障为经济发展赋能,加快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能源供应 保障企业需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能源要素保障。

  全省各地各部门以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为契机,紧盯能源要素环境促攻坚,坚持能源要素跟着项目和企业走,加大电力、电煤、天然气平衡调度,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需求,为企业经营和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甘肃风光资源富集,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达5.6亿千瓦、95亿千瓦,排名国内第四位和第五位,新能源装机占比位居全国第二,具备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开发的优越条件,发展空间巨大。

  今年以来,全省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风光电装备制造业体系持续完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正加速崛起——

  国家能源集团民勤县红沙岗20万千瓦光伏、民乐县三墩滩10万千瓦光伏、岷县10万千瓦集中式风电等4个项目并网发电;

  中船风电酒泉风电偏航变桨齿轮箱生产基地项目完成建设,高台20万千瓦风电项目设备订单已排产;

  甘肃电投酒汇公司顺利达成国内绿证2.86万张交易订单,实现绿证批量销售首单突破;

  ……

  目前,全省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张掖、金昌、武威、酒泉4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通渭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火电,跃升为我省第一大装机电源。今年前10个月,甘肃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突破千万千瓦,绿电外送至全国22个省份。

  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持续加大业扩配套规模,进一步强化电力先行保障项目落地。“我们主动衔接14个市(州)及所属县域产业布局,将17项省级项目、370项市县项目纳入跟踪督办库,制定‘一企一策’,第一时间响应企业用电需求,全力保障各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公司市场营销事业部市场拓展部主任姜明军说。

  能源保供平稳有序,项目建设步伐加快。10月,中国电信“东数西算”国家枢纽庆阳算力中心项目顺利完工并具备生产能力,标志着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新进展;11月,全省首个风光电储能电池生产项目——金昌市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建成投产,首批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池已经生产下线……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还围绕快捷办电、可靠供电、暖心服务、绿色用电等重点,研究制定电力营商环境再升级多项举措,助推我省经济跑出“加速度”。

  10月下旬,金昌市金川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内一派火热建设景象。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当地供电部门第一时间上门与园区对接,并制定专门的用电方案。孵化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园区用电管理模式和引进企业的用电需求后,专门为我们开通绿色办电通道。仅用8天时间,就架设了配套电力线路,不仅解决了孵化园企业的经营用电需求,也为孵化园后续规划建设及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今年前11个月,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累计走访重点项目、企业3096家,解决各类诉求问题146件,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对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低压接入,对高、低接入受限项目先接入后改造,节省企业用电成本6.67亿元。

  敦煌光电产业园区内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万余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熔盐塔逐日发电。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斌银

  引入金融活水 润泽实体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

  今年以来,我省金融机构持续扩大金融供给,加大对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纾解企业困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保障。

  截至9月末,全省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各项贷款与GDP比值长期保持在2.3左右,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为8.3%。全省保险业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功能持续增强,前9个月累计赔付支出152亿元,同比增长29%。

  “我们将稳定经济大盘、支持全省经济回稳向上作为货币政策执行的首要目标,坚决落实稳增长一揽子金融政策和接续措施,指导金融机构深挖信贷潜能,促进贷款总量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紧紧围绕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等重大部署,大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强科技,联合省工信厅、科技厅开展“规上工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银企对接月”活动,建立政府部门推荐名单、人民银行当好“客户经理”、商业银行上门对接的“3+N”协作模式,及时满足科创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累计向124家企业提供贷款支持21.7亿元。

  ——围绕强工业,指导金融机构深挖信贷潜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工业领域,有效发挥金融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保障作用。2023年度,287个省列重大建设项目获授信5677.4亿元,实现信贷投放243个,贷款余额1486.4亿元。

  ——围绕强县域,以特色产业发展和富民增收为着力点,开展“一县一业一(多)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通过探索“再贷款+”、财政金融联动、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多种形式,打造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牌。

  ——围绕强省会,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支持兰州制造、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兰州高质量发展。配合兰州市政府开展两批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签约,授信金额达289.3亿元。

  今年前11个月,全省金融机构推动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速落地,撬动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贷款、交通物流贷款、设备更新贷款合计超过600亿元。全力保障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融资需求,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36个项目、229.48亿元;2023年度287个省列重大建设项目获授信5677.4亿元,实现信贷投放243个,贷款余额1486.4亿元。

  为助力小微企业更好发展,全省各金融机构深入开展“贷动陇原 惠企利民”行动,实现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量增面扩,并充分发挥普惠小微贷款和阶段性减息两项支持工具作用,为17.3万户经营主体减息让利1.38亿元。

  农发行陇南市分行多次深入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调研,对接融资需求,量身定制信贷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截至10月末,农发行陇南市分行已为祥宇油橄榄公司提供78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

  “每年10月,油橄榄进入采收季节后,我们需要大量资金及时收购当季的橄榄果。”祥宇油橄榄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关键时候农发行陇南市分行伸出援手,及时为我们及上游合作社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让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汇聚四方英才 掀起发展热潮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以授权松绑、优化服务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之路。

  “全省人社系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建设,突出理念、机制、方法创新,加快形成各类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评价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和技术力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要负责同志说。

  “人”是主心骨,“才”聚事业兴。今年以来,我省实施一系列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务实之举,掀起了“人才兴陇”的发展热潮。

  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才链深度融入创新链、产业链,打通基础与应用研究、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通道,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聚焦“高精尖缺”,加大高端人才精准引进力度,着力培养本土青年人才,并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社保经办、津贴发放等人才关注的“关键小事”,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全面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有效激发用人主体引才育才用才积极性。

  全省各地、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大批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已成为驱动发展的澎湃动力。2023年,我省向人社部推荐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39人,新选拔省领军人才544人,并遴选甘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享受人员2098人。选拔第二批陇原青年英才355人,新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工作站4个,招收博士后280人,同比增长47.3%。

  我省还动态调整职称评价标准,突出能力、业绩导向,更加注重工作绩效、创新成果,不断提升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先后制定或修订9个全省有效、5个基层有效职称评价条件标准。同时,围绕全省战略发展需求、产业发展需要和新业态发展实际,新增技术经纪人等职称评审专业,精准体现“干什么、评什么”。

  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金川集团科技创新研发的桥头堡。实验室瞄准世界科学和技术前沿,聚集培养优秀人才,攻克镍钴金属领域资源利用、关键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工学博士樊昱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实验室,科研方向是新型镍合金带材。他曾感慨地说:“我的一路成长,得益于市企搭建的良好发展平台,甘肃信任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个人创新创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难得的机遇。”

  强化土地保障 加快项目落地

  陇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内,总投资7亿元的索通炭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铝用炭材料项目,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2021年,由索通发展、甘肃东兴铝业及上海逸恺沅公司共同出资筹建的陇西县年产30万吨铝用炭材料项目通过“兰洽会”落地陇西县。项目签约后,县里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在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上做“加法”,在审批时限、办理流程上做“减法”,为企业注册、项目备案等前期手续办理开通“绿色通道”。

  陇西索通炭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副总经理董志军记得,项目建设初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原有土地不规整导致项目无法落实。对此,陇西县多次召开现场会、协调会,盘活县内企业闲置土地资源157亩,为项目顺利推进打好基础。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各项附属工程正加紧建设中。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紧紧围绕土地要素保障“重头戏”,在强化空间规划保障、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强化土地供应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用地服务保障水平,促进招商引资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及时高效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建设用地审查审批和供应面积实现双增长。审查审批建设用地17.95万亩,同比增长40%;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4.61万亩,同比增长24%。

  “土地要素保障事关发展大局,等不得、慢不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处长林军红说,我省紧紧围绕强化企业用地服务保障,打出项目用地服务要素“组合拳”,通过用地审批“大提速”,实现服务和效率双提升。

  省自然资源厅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审批“放管服”改革,赋予市县政府更多用地审批自主权。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强化重大招商项目用地协调服务工作,及时跟踪重大招商项目进展,着力解决项目用地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强化招商项目的规划和选址服务,主动服务、提前介入,积极参与招商项目选址工作。建立协作机制,及时共享“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项目选址提供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查询、用地限制性因素及合规性分析等支撑性服务,快速确定项目最优选址方案。

  针对不同情况,我省逐企逐项研究,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增存挂钩”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对各类招商项目,将选址论证、踏勘论证、节地评价、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论证、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或允许有限人为活动认定等合并开展,实行“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加快前期工作速度,减轻企业负担;

  对重大招商项目暂未批准使用林地许可、暂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等,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允许“容缺受理”,先行开展用地审查,相关审批手续在用地批准或报国务院审批前完成。

  省自然资源厅明确,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重大招商项目,县域内占补平衡指标不足的,可在市域内调剂补充,调剂后仍无法实现占补平衡的,可由省级统筹调剂落实。对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且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招商引资确定的项目,可由省级按批次用地进行有偿调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

  工业用地成本是决定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省多措并举,从“标准地”供应机制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等方面发力,全力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企业“轻装上阵”。

  时至岁末,陇原大地充盈着盎然生机,升腾起澎湃动力。全省上下正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