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咬定青山不放松 打造精致文明城——2023年天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下)

 2024/02/06/ 15:31 来源:天水日报 秦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 打造精致文明城

——2023年天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下)

□秦文

  打造文明之颜

  补齐短板弱项

  游花舞南山,赏天水古城,览马跑泉公园,还有次第开放的弘文园、工业博物馆,“推窗可见绿、出门能观景”已成为市民生活中的小确幸;走进秦州区七里墩便民市场,只见整齐划一的摊位前采购的居民精挑细选,经营店家称重打包,整个市场宽敞、明亮、整洁。

  来到和谐社区,一条文化长廊展现出社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深受居民喜爱……一城之美,始于颜值,精于管理。近年来,我市一步一个脚印,部署开展城市建设三年目标、三大工程、十八项提升行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厚植城市文明底色。

  治“脏”不手软。持续打好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运动“组合拳”,按照“五好一高”标准,严格落实门店“门前四包”工作责任制,重点整治地面油污、倚门经营、乱贴乱挂,有效回应人民群众诉求,维护城市美丽形象。

  治“乱”不停歇。着眼群众“急难愁盼”,集中开展城市“牛皮癣”“蜘蛛网”“交通乱象”“路面破损”4个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整治乱贴小广告,空中线缆混乱,车辆乱停乱放、非机动车逆行、不戴头盔、乱闯红灯,道路坑洼、人行道破损,受到市民一致好评。

  治“差”不留情。聚焦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出租车、高铁站、汽车站等领域场所,对典型问题持续进行曝光,通过“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形式,着力营造合力创建的浓厚氛围。

  彰显文明之本

  树牢为民初心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硬”的软实力,也是人民群众最“真”的幸福感。对于这种幸福感,生活在安居小区的老住户刘小强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之前小区道路坑洼不平,楼栋外墙脏污,管网老旧不畅。如今小区改造后,旧貌换新颜,环境不比新建小区差。”谈起小区的蜕变,刘小强高兴得合不拢嘴。

  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一直以来,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形象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6351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序实施,让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收获满满幸福感。

  既筑牢民生“里子”,又撑起城市“面子”,让群众成为创城工作的最大受益者,我市用实际行动回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谁”的问题。静天高速庄浪至社棠段全面建成,全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目标。秦州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区截污干管建设顺利完成,整治渭河流域入河排污口46个,新增公共绿地11.2万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新增主城区学位4785个,市实验小学分校、市幼儿园分园、罗玉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优抚安置、养老托幼等普惠性政策,累计发放社会救助金14.05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级医院医保移动支付全覆盖。11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5个村级互助幸福院、8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顺利完工。

  天水上榜“中国十大魅力打卡之城”。全年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5亿元,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通过一桩桩实事,我市把文明创建的“大道理”化为“实利益”,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实惠。

  文明创建是一场永不止步的幸福接力,天水市将坚决扛起“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使命任务,加快“五区五中心”建设,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