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高高跷 一寸高跷一寸生活
巨海全在社火表演现场
在苦水二月二龙抬头社火表演现场,巨海全时不时穿梭在准备表演的演员队伍中,帮年轻演员化妆、检查装备、仔细叮嘱表演细则……社火表演开始后,他依旧跟着队伍前进,疏导人群,一刻也不停歇。
今年70岁的巨海全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苦水高高跷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着父辈学习踩高跷,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真正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
一米五的高跷是故事的开始
作为苦水高高跷代表性传承人,70岁的巨海全已不再参加高跷表演,更多地承担幕后工作。从小看着父亲踩高跷,巨海全的心里埋下了好奇的种子。从开始的好奇新鲜,到后来第一次踩高跷,他始终牢记父亲传授的技巧,“上三圈下三圈,腿绑紧,腰挺直,步子要稳”。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所以前期准备一定要做好,这也是父亲教给他的第一课。
“小时候看着父亲在院子里给哥哥巨宝全教踩高跷,看着哥哥踩着两米多高的高跷在院子里转,那么高大,我特别羡慕。”巨海全说。
在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工作的时候,由于那个年代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巨海全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和哥哥踩高跷的场景,于是那颗悸动的心又重新被唤醒。
“那个时候材料稀缺,制作一副高跷很不容易。我花费力气找了两根一米五的椽子,又找到一个小木匠,凿了两个眼,做了个脚踏板,再用捆被子的绳子绑在腿上,一群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就这样开始学习。跌倒、起来、再跌倒、再起来,无数次的循环,我们乐此不疲。”巨海全说着过往的故事,眼睛是明亮的。
两支社火队互相竞争 高跷越踩越高
苦水街社火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南北两街道的两支社火队闹对台社火。其中一支社火队一旦决定闹当年的社火,就隆重举办“发牌”仪式,胁迫对方不得不接招“发牌”。两支社火队肚子里都憋着一股气,以压倒对方为快。
第一次闹社火的时候,巨海全开心地领到了一副两米的高跷,“我装扮的是娘娘,杨国强装扮的是丫鬟。踩着高跷自豪地走到街上,上万的人观看社火,我们越踩越稳当,越踩越有劲。从那以后,慢慢地我们踩熟练了,就换成了两米七八的高跷。”
巨海全自豪地说:“我们北街的高跷踩两米八,南街的就踩三米,你三米我就三米二。我们的高跷就是在南北两街的社火竞争当中高起来的,你高我就要比你还高。”
据巨海全介绍,高跷制作也有要求,制作高跷的材料是一根长四米左右的椽子,把两头截断剩三米八左右,脚蹬要用柳木,柳木在木材里又硬又柔,不容易烂掉和踩断。苦水高高跷的突出特点是它的高度,一般在三米多,加上表演者的身高,苦水高高跷可达四米七到五米。
高跷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社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起源于古代农村祭祀社神(土地神)的仪式,人们通过祭祀社神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多少年来,哪怕风雨更迭时移世易,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一直保留着。
巨海全说:“高跷是祖辈传下来的绝技,也是一门民间表演艺术。高跷踩得越高,大家的生活就越好,它象征着我们的生活从低走向高,一天比一天好。”
也有人问他,为啥你们不经常演社火,一年多演几次,也让外地的朋友看看。巨海全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乡俗,有讲究,也不是说演就演的。有这么一个活动,一年当春,有干头,有个新的起点。”
以前经济落后,演社火衣服是旧的,高跷是矮的。巨海全回忆起过往,不禁感慨,“现在经济发展飞快,社会在进步,高跷也发展了。我们要把社火演好,让外地的朋友看了也说好。”
卸下高跷站在人群里,看到现场群众热烈的欢呼,巨海全作为传承人心里也很高兴,“希望下届闹社火时,我们的表演比今年还要好,我们的高跷踩得比今年还要稳当,还要高。”
我们的愿望就是走向世界
记者了解到,苦水社火已有700多年的历史。1983年,苦水街正式成立了社火会,如今已经发展到800多人。今年的二月二社火表演队伍中,年轻人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半。原先闹社火,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出两三个人。如今,好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上学去了,所以参与表演的人就少了一些。但社火种类保留的还是十分完整,过去有的现在都有。
苦水街社火是自发性的,去外地的人都会放下手头工作回来义务演出,就是为了把祖辈传下来的社火传承下去,不能让这门艺术断了。
巨海全带了很多徒弟。他的孙子巨香敏今年14岁,原先踩一米的高跷,现在已经开始踩两米的了,小小的少年演起来很稳当。“我感觉很高兴。下一次闹社火,我的孙子就可以踩将近三米的高跷,这门艺术后继有人了,他们能够把700年的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下去。”他说。
“希望我们的高跷能超过四米,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往上高,一寸一寸往上高,今天踩了一个三米五的跷子,就会好奇三米六七是什么样子,这是在功夫到了的情况下慢慢增高的。南街的跷子把北街压住,北街的跷子把南街压住,这是一个互相竞争互相比较的过程。我们的社火越演越好,越演越红火,以后不仅要让国内知道,也要让世界知道我们苦水有个高高跷,我们的愿望就是走向世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周霜 费勇玮 通讯员 霍力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1月10日用杖头木偶戏演绎精彩生活 永登苦水守艺人 指掌舞绝活
- 2023年09月18日G312线永登苦水镇至天祝界牌村新改建项目明年10月底全线建成
- 2023年02月22日“苦水河”变身“惠民河”——会宁县积极谋划解决祖厉河治理难题见实效
- 2022年03月17日完善城市区域路网 畅通环兰骨干通道 9项科技创新“加持”傅家窑至苦水一级公路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