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筑牢防火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甘肃省森林草原防火观察

 2024/04/01/ 07:5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祁玉洁

筑牢防火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

——甘肃省森林草原防火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我省现有林地1.19亿亩,草地2.146亿亩。为了守护绿水青山,各级部门多措并举强化火源管控,全力以赴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屏障。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森林草原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防火形势 刻不容缓

  清明节临近,春耕备耕和踏青旅游活动逐渐增多,森林防火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近日,记者走访兰州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发现重要路段均已安装了智能“人体感应提示器”,每当有人经过,便会自动播放提示,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兰州市政府发布的《森林草原防火命令》也张贴在显眼位置,时刻提醒着进入林区的市民。

  徐家山林场场长安浩在近日召开的甘肃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视频调度会上介绍:“我们明确划分了‘出入口和重点山头’的防火责任区,并坚持24小时不间断值守。对于进入林区的人员,严格实行‘防火码’扫码登记,这样不仅能实时掌握林区人员流动情况,还能在火情发生时迅速定位火源。”

  甘肃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视频调度会议通报,一季度,甘肃省林草局共接报火灾(火情)14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3起,过火面积53亩,较大森林火灾1起,过火面积220亩;草原火情2起,过火面积51亩;荒地火情8起。未造成人员伤亡。

  我省气象部门根据前期降水、气温、土壤墒情等实况分析及未来天气预测,研判出火险等级与往年持平,且清明节期间部分地区火险气象等级较高。面对阶段性隐患突出、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局面,各地需严防死守,确保森林草原安全。

  创新监测手段 强化防控能力

  为筑牢森林防火第一道防线,我省大力提升监测手段,全面强化防控能力。

  庆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孔卫涛强调了林长制的重要性:“庆阳深化林长制实践,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无盲点的资源保护网。此外,大力推进护林员和草管员招聘工作,将责任区域精细划分到每一个山头地块,旨在实现林地的全覆盖保护。”

  和政县松鸣镇党委书记张美阳也分享了当地的创新实践:“松鸣镇实施总林长领航、镇级林长主导、村级林长分区负责的管理模式,将护林员和草管员编入网格,实现全天候无缝巡山护林,确保每一寸山林土地都处在严密守护之下。”

  为进一步提升防火能力,我省不遗余力推动科技防火深入应用。省林草局已成功集成无人机巡逻、高山瞭望塔观测、视频监控以及地面巡查等多种手段,构建起了一个对火情360度无死角的实时监控与预警体系。

  孔卫涛介绍:“庆阳依托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项目,建立了多套系统,包括市级森林防火指挥系统、视频监控预警管理系统等,并配备了林火视频监控设备和防火码。在子午岭林区,建成了大量卡口监控、通讯基站和火险监测站,监控覆盖率显著提升。”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主任裴雯告诉记者,保护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野外视频监控、北斗卫星巡护、PDA巡护终端等,有效增强了对林草资源的监管能力。还利用无人机在高火险期加密巡护频次,有效弥补了传统巡护方式的不足,初步实现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提升了森林防火的智能化、科学化水平。

  联防联控 强化合作

  为全面增强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我省积极推行联防机制,深化区域合作。裴雯介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青海省祁连山管理局共同建立了甘青两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联防联保联治委员会,并联合张掖、金昌、武威等地的多个县(区)及自然保护站成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联防委员会。通过制定和实施联防工作制度和章程,实现了防控力量的有效整合,各成员单位间形成了紧密的支援与协作关系,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

  和政县松鸣镇镇政府加强与森林公安、保护站、林场、消防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了高效的联动工作机制。张美阳表示:“松鸣镇已建立了微信群等即时通讯渠道,明确了各单位联系人,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沟通、协调行动。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队伍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我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面对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挑战,防火工作仍需持续加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