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美丽甘肃建设
张广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甘肃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甘肃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等“五个重大关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甘肃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甘肃篇章。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强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经济有机衔接,形成多元化生态建设投入机制,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煤炭、电力、冶金、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促进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业等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按照现代化绿色有机农牧业发展标准,推动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推进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大对绿色生态产业项目的金融支持。贯彻落实绿色建筑标志管理实施办法,按照绿色认证与环保标准,推动交通、城乡住房建设绿色化发展,降低环境风险,提高民众健康水平。倡导绿色消费,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精准施策、科学治理、健全长效机制,深入打好“兰州蓝”保卫战持久战。坚持目标导向,加大督查力度,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扩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净化率,减少城市黑臭水体,促进水资源重复和循环利用。除了对工业生产设置严格的环境保护条件,控制“三废”排放量外,还要严格管控非生产领域的“三废”排放。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工程,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白色污染治理。推动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清洁生产、城镇污水处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控制等重大环境技术研发。增强企业绿色责任,推进形成自觉控制污染、推行绿色生产、采用绿色技术和工艺,追求绿色效益的经营模式。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坚持生态保护和治理并重,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建立多省区协商联动机制,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长江上游地区环境保护与治理,扛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责任。凝聚甘肃青海协同保护力量,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保护祁连山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坚持固土与增绿并举,构建多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河西绿洲生态脆弱地区环境保护与治理。发扬“八步沙”精神,持续推进腾格里、巴丹吉林等沙漠防治,巩固拓展绿进沙退良好态势。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向特大型风光电基地迈进,打造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激励,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推动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淘汰,将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提升为低能耗低排放产业。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数字化治理体系。有效结合现代数字技术与生态治理,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数智化水平,促进生态治理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技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整合多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数据资源,提高环保监控智能化水平。打造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监管的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新形态。促进数字化与绿色化相融合,降低全链条能源消耗,推动生产效率和能源效能共同提升、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生态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把生态振兴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全方位。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农村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开展农村绿色文化活动,建设绿色农村社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农民绿色文化自觉,积极主动地承担更多生态责任和生态义务,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通过生态环保常态化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作者为省社科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4月19日【正在直播】播撒绿色希望 共建美丽甘肃——2024甘肃植树公益行
- 2024年01月31日【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以青山为笔 用绿水着墨 描绘美丽甘肃新图景
- 2023年11月22日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甘肃——甘肃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综述
- 2023年09月26日【理论】坚持“六个聚焦” 建设美丽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