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结对帮扶 守望相助——“春风化雨,爱在金昌”集中结对关爱行动小记

 2024/06/03/ 08:40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焦旭玉

结对帮扶 守望相助

——“春风化雨,爱在金昌”集中结对关爱行动小记

  记者 焦旭玉

  自开展“春风化雨,爱在金昌”集中结对关爱行动以来,我市各帮扶单位和结对干部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持续深入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与关爱对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关系越来越亲近。

  “结对干部要能坐到老百姓炕头上”

  4月26日一大早,市委宣传部结对干部高继荣来到金川区宁远堡镇批发市场,他手中拎着两袋早餐,等候他的结对关爱对象。“村里人就爱种地,只要有块地,一定是要种点菜,所以我特地约了关爱对象过来,买些菜苗回去方便他种。”高继荣说。

  在等候的时间里,他告诉记者,“结对干部一定要能坐到老百姓炕头上,你对他们什么态度,他们心里都感受得到。”

  不多时,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男人出现在市场里,他就是高继荣的结对关爱对象姚东善。

  高继荣立刻上前打了招呼,男人脸上也露出熟悉的笑容。姚东善有语言残疾,说话含混不清,一般人很难听清,但现在两个人却熟稔地交流着。

  很快挑选好菜苗。到了姚东善家里,两人脱了外套,就在菜圃子里忙活起来。高继荣不是这方面的熟手,就在旁边搭把手,但种着种着,自己也上了手,姚东善就在旁边教,很快一排排绿油油的菜苗就迎风而立。

  活干完了,两个人才开始吃早餐,姚东善的妻子因为有肢体残疾,早早就等在家里。三个人一边吃早餐,一边唠些家常,在姚东善夫妻眼中,高继荣俨然已经是个好兄弟、好伙伴。

  “作为结对关爱干部,我要在力所能及、做好物质帮助的基础上,在精神层面给予他们一定的温暖和抚慰,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真正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期盼,用心用情鼓励他们增强生活的信心,感受生命的快乐。”高继荣说。

  “帮扶干部管我们的吃管我们的穿”

  最近,团市委结对干部崔涛利用下乡开展工作的机会,来到金川区宁远堡镇下四分村张永花老人家中。张永花是他的关爱对象。老两口正打算到医院看病、打针,崔涛就开车带上两位老人,前往双湾镇中心医院就医。

  自从结对关爱行动开展以来,崔涛就经常到老人家里来,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陪陪两位老人。张永花老两口快80岁了,儿子早早离世,孙子还在兰州上大学,孙女则在南方打工,老两口互相扶持着生活。

  因为崔涛来得比较勤,两位老人对他很信任很亲近,“像过年的时候我帮着来打扫卫生、聊家常。临走前,老人家非要让我把他们家杀的牛羔肉带走,我也非常感动。”崔涛说。

  不久前,老人还因为孙子工作的问题给崔涛打了电话。原来他们的孙子今年面临毕业,学校要求到新疆去实习,张永花一听非常着急,就给崔涛打电话:“我孙子一走掉,我们就无依无靠了,我们老了,平时身边也需要个人照应。”

  崔涛仔细向学校了解了情况,并和老人解释,实习是学校定向要求的,但实习结束了,孩子就能自主择业。崔涛还答应老人,到时候一定按照孩子的专业,帮助他在金昌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干部就啥也管着呢,又问我们的吃,又问我们的穿,我们特别感谢他!”张永花老人对崔涛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联系越来越紧密,关系越来越亲近”

  从原来的接济式、慰问式帮扶向激发内生动力、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转变,结对干部们纷纷出实招,想办法,与关爱对象“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

  结对关爱行动中,有结对干部对永昌县城关镇沙沟岔村残疾人家庭进行了综合帮扶,将两个残疾儿童纳入康复救助项目进行重点康复治疗,并帮助孩子父母在市区找到较为稳定的工作,使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结对干部自掏腰包为关爱对象做心电图、测量血压……

  金昌邮政分公司帮助关爱对象栽种辣椒、西红柿秧苗。

  市供水公司为双湾镇金河村和九个井村4户关爱对象送去了2吨春耕化肥。

  金昌聚源水处理公司结对干部积极协调,帮助有听力障碍的关爱对象解决了就业问题。

  市民政局向挂点联系单位红山窑镇捐赠了价值12万元的苗木2000株。

  “广大结对干部经常深入关爱对象家中,讲政策、办实事、送温暖、帮助解决教育、就医、康复、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与关爱对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关系越来越亲近,帮扶的成效也越来越显著。一些困难家庭在结对干部的帮助下,生活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变。”市结对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赵光学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