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守护此间青绿 筑牢生态屏障——天水市以高水平保护促进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06/05/ 08:5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白永萍 安东

守护此间青绿 筑牢生态屏障

——天水市以高水平保护促进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安东

  五月,漫步天水,从路旁小景到南北两山,从潺潺小溪到生态渭河,从城市公园到广袤田野,仿佛走进了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此番美景,便是天水市“林草兴,生态兴”带来的“绿色福利”。

  去年以来,天水市林草系统以筑牢黄河中上游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持续推动国土增绿,强化林草资源管护,提升生态产品效益,推动林草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增绿

  “每个天气好的周末,我们都会带着孩子来弘文园走一走。这几年无论是城区还是南北两山,变化太大了,走到哪儿都是满眼的绿色!”近日,在弘文园散步的市民李文娟说。

  天水市始终践行绿色理念,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持续优化“一带三廊四区多点”生态建设布局,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水、集中连片、整流域规划,坚持工程造林、义务植树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坚持市、县区、乡镇、村组四级同步推进,林业和草原齐抓,不断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2023年,全市营造林草面积44.72万亩,为年度总任务的104.33%。

  每到植树时节,天水市各级党政干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23年,全市参与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56.9万人次,栽植各类苗木831.2万株。为积极拓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渠道,天水市开通全民义务植树网,设立“保护古树名木、守护绿色遗产”义务植树公益募捐项目,目前已募集绿化资金60.53万元。

  天水市以及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在此基础上,天水市乘势而上,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步伐,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护绿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

  天水市将林长制作为林草工作总抓手,推进“林长+生态护林员”的网格化管理制度,设置了市委、市政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总林长的“双林长”机构,严格推进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等五项制度,常态化压紧靠实林长巡林、定期调度、联席会议等机制,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域闭环的“五级网格”,责任体系全面落实。

  2023年,天水市依托7850名林长、1.3万名生态护林员,累计巡林2.36万人次。市林长办共发出督办函5轮次,提醒函15批57次,把清单管理、函询督办贯穿林长履职尽责全过程,各级林长尽责意识全面提高。

  天水市林草部门还通过开展森林督查以及非法侵占林地、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排查整治破坏林木、毁林开垦、违法违规占用林地等问题。全年共查处各类案件60多起,行政处罚90多人,恢复林地34.5亩,有效维护了资源安全和林区稳定和谐。

  管绿

  天水市切实加强以林地审批、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控、林政执法、自然保护地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五项机制”建设。及时发布防火令,层层压紧压实火源管控、隐患排查、值班值守、督查巡护、蹲点包抓、信息反馈等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森林草原防火格局。

  2023年,天水市在森林草原防火期等关键节点,印发防火令、防火倡议书等5万多张,组织生态护林员开展轮流巡护5.2万多人次,排查整改隐患问题128条。

  同时,不断加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和检疫力度,严把“随检、严防、早控、快治”四个关口。全年开展“绿盾、护松2023”等专项检疫执法行动311次,检查涉木市场50多处,共完成产地、调运检疫苗木花卉4844万株,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完成森林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20.99万亩,防治率97.48%。

  用绿

  天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生态富民产业、绿色经济产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叶子”“果子”变成了农民手中的“票子”。

  天水市以造林绿化、资源管护、产业发展为依托,通过吸纳农民造林务工,稳定生态公益性岗位,推进核桃、花椒三年倍增计划,实施苗木花卉提质增效,发展林下经济和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六条路径”,持续促进林农增收,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2023年,天水市组织引导农户参与造林绿化,实现劳务收入1500多万元;坚持动态管理,落实8714名生态护林员、草管员补助5915.32万元。

  今年,天水市林草系统将继续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天水为统领,全面推行林长制示范区建设,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严格强化资源管理,大力培育绿色富民新业态,努力厚植生态发展基础,全面助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