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理论】提升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力

 2024/06/18/ 08:4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唐伟尧

提升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力

  唐伟尧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逻辑与责任使命,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断提升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力。

  地方高校是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突破的策源地、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全要素息息相关、紧密结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地方高校是孵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汇集了众多优秀的科研人员和先进科研设备,在科技创新上具有先天优势,是区域新质生产力理论研究的高地,是区域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的供应地,是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成果传播和应用的重要推手。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地方高校科研创新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提供了更多前沿技术需求和技术应用场景的机遇,可有效推动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动区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强化地方高校和区域产业系统内资源的优势互补。

  精准对接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要扎根本土,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特色,紧密贴合时代变化和国家战略,精准对接区域发展布局,善于挖掘地理与物质条件,下沉人才培养链与科技创新链,明确自身在创新发展体系中的价值追求与职能定位。要深刻领会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系统优化思路,努力呼应国家战略布局,主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机遇,承担服务发展使命。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高水平研究平台建设。聚焦学科前沿与重大科学发现,完善学科集群架构,探索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研究平台,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载体的作用,促进要素融合,提升创新效率。强化科学研究的问题与应用导向。针对国家急需和重大战略,重点面向区域性需求前瞻布局,集聚科研资源,推进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提升原始创新水平,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加快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以引带育、以才聚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鼓励特色优势学科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要下好学科体系布局“先手棋”,增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针对性。要强化前瞻性,瞄准地方经济建设急需,布局新赛道,整合发挥学科专业群特色优势,引导传统学科专业向急需领域转型升级,通过拓展学位点特别是专业博士和交叉学科学位点的布局,提升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适配性。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因地制宜推动传统学科服务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先,培育重大科研项目,强化项目、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提供可持续、成系统的保障。

  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对接,实现更多“从零到一”的突破。创新体制机制,依托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协同攻关、深度融合的运行管理模式,推动一流学科、团队和实验室下沉产业一线。依托联合培养基地、产业园区为创新人才营造交流空间,打造人才孵化平台。孕育创新生态,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和创新联合体,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科技、产业和社会问题,整合教育与科技资源,加强有组织协同攻关,破解发展中难题,力争在区域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在区域经济发展急需领域与优势企业开展合作,培育壮大最新成果。遴选建设一批产、学、研、推一体化综合性专业实践基地,突出对解决产业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等重大关键问题与“卡脖子”技术难题的能力培养,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畅通科技成果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系渠道,打通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产品、产业和市场四个环节,有效推动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协同”。

  总之,地方高校要承担起培育、锻造新质生产力的重任,既要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强优势、补短板,也要依赖于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找准各自的“赛道”和“主攻方向”,通过多元分类发展,促进形成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建设的特色与优势,形成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力量。

  作者为甘肃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