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2024年公祭伏羲大典】一场穿越古今的音乐盛会——“羲皇古琴 国风雅韵”中国传统器乐音乐会特写

 2024/06/22/ 00:57 来源:新甘肃 记者 施秀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古韵悠悠,雅乐飘飘。6月21日晚,作为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活动之一,由天水市委宣传部、天水市文联主办的“羲皇古琴 国风雅韵”中国传统器乐音乐会在天水市伏羲庙广场精彩奏响。

“羲皇古琴 国风雅韵”中国传统器乐音乐会在天水市伏羲庙广场精彩奏响。(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拍摄)

  祭伏羲始祖,溯人文源踪;赏国风雅韵,听华夏正声。晚6时许,随着一曲《羲皇引》美妙旋律响彻,这一场穿越古今的音乐盛会正式拉开序幕。

  音乐会由序曲《秦颂羲皇》《华章——国风秦韵》《三颂——华夏正声》三部分组成,集合古琴、洞箫、竹笛、伏羲埙、古筝、琵琶、二胡、笙、阮等中国传统乐器,通过多样的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中国传统乐器的特性与魅力。

  “羲皇故里”天水,是“伏羲作琴瑟”“女娲作笙簧”“灼土以为埙,礼乐于是兴矣”的地方,这里素有国乐创制与研习传统,自东汉以来,名家辈出,三国时期文武兼备擅长操琴的姜维,隋唐时期琴学大家赵耶利、董庭兰,明朝中叶太常寺少卿胡忻,以及晚清年间“北门张氏”一族等等,多有传承。

  蓝天白云为幕,绿树鲜花为衬。来自天水市音乐家协会、天水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天和之声”琴箫会馆的演奏家,或独奏、或合奏、或重奏、或齐奏,轮番登台,带来一曲曲天籁之音,动人心弦,撩人遐思——

蓝天白云为幕,绿树鲜花为衬。

  “落木潇潇兮,雁南飞。渭水悠悠兮去不归。羲里卦台还依旧,沧桑已是几轮回。”天水古琴表演艺术家胡宝琴带来的原创古琴独奏《渭水秋声》,悠悠琴声像呢喃,似窃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时而欢快奔放,时而热情高昂。由12位天水竹笛新秀带来的笛子齐奏《扬鞭催马运粮忙》节奏明快,仿佛马蹄声声、人欢马叫、运粮赶路的生动场景就在眼前,旧曲新弹更焕发出催人奋进的力量;

笛子齐奏《扬鞭催马运粮忙》。

  琴音袅袅,如流水潺潺;箫声悠悠,似清风徐徐。据1931年版《梅庵琴谱》演奏的琴箫合奏《关山月》,承载着古老的文化记忆,将现场观众带回到那遥远的边塞,战鼓还未停歇,家国情怀尽在指尖流淌;

  二胡合奏《太极琴侠》、笙独奏《丰收的喜悦》、民乐重奏《敦煌》、伏羲埙二重奏《曙光》、洞箫合奏《千年风雅》......一曲曲,一首首,变化的是器乐与曲风,不变的是意蕴与魅力。

二胡、笛子、埙等中国传统乐器组合演出。

  演出现场,前排观众席地而坐,静静聆听;后排观众引颈翘望,沉醉其中。连空中的燕子也被吸引了,在舞台上空盘旋徘徊,似是听懂了古琴雅乐,又似随乐翩翩起舞,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总导演张文静告诉记者,音乐会聚集天水市老、中、青、少四代民乐人200余人,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7岁。音乐会特色突出,不仅乐器全面,且表演形式丰富,曲风糅合古典雅乐与当代流行及天水市音乐人原创作品,“既为公祭伏羲大典营造浓郁氛围,又推动中国民乐传承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