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领导干部论坛】白振海:以城市更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07/12/ 08: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白振海

【领导干部论坛】

以城市更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 白振海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写照,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彰显着鲜明的实践特质,为我们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钥匙”。

  平凉是“一带一路”和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是甘肃向东开放的门户枢纽和陇东南经济带重要增长极,肩负着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的重大使命。必须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把城市更新作为扩内需、稳增长、惠民生的关键举措,系统集成推动城市强动能、拓功能、释潜能、提势能,积极探索西部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立足全局谋一域,在融入大势、彰显特质中培强城市动能。打好融圈进群主动仗。深度融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依托城市群、都市圈辐射带动,深层次参与产业协作互补、转移承接和梯度分配,协同推进发展规划衔接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尤其要以市域为统筹、县域为基点,对内优势组团、对外融合开放,聚力培育立县强市型产业,擦亮“金字招牌”,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打好扩容增能阵地仗。把工业园区作为疏解城区功能、延展城市空间、聚合发展引擎的重要载体,通盘考量、连片规划、一体更新,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产业出城入园、集中落户,着力构建顺畅高效的同城通勤圈、链群互动的产业生态圈、完善便利的生活服务圈,建设新型产业社区。打好腾笼换鸟攻坚仗。统筹城市更新与土地整理储备、开发建设,强化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支持腾退空间转型为产业承载空间,积极引入金融、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盘活用好城市“金角银边”,织补式改造老旧街区,衍生开发康养、文娱、夜经济等功能空间,打造一批特色街道、活力街区,培育壮大城市商圈和新型复合业态,推动功能品质和空间价值双提升。

  攥拳发力补短板,在高标强基、高线托底中提升城市功能。筑牢城市发展支点。深入开展“基础设施攻坚突破年”行动,抓好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五网”建设,着力构建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尤其抢抓中东部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机遇,加快完善城市快速交通和立体交通体系,全力抓好平凉机场、平庆铁路、定平铁路等重大项目,打造空港、陆港开放平台,重塑区位优势,焕新枢纽功能,力促物畅其流、人享其行。夯实城市安居基点。统筹老旧小区改造和完善社区建设,深入开展“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完善“一老一小”“一店一早”“一菜一修”等社区服务,全面提升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基础功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均衡配置、扩容下沉,下功夫解决“停车难”等城市病。积极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探索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稳稳托起群众“安居梦”。破除城市安全痛点。持续开展拆违(危)拆临、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加快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积极探索河谷城市、黄土地区“城市更新+海绵”建设新模式,全面提高城市安全韧性。实施城市生命线工程,布局完善防灾减灾设施,抓好公共消防、防洪排涝、地质灾害等隐患治理,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整合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持续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体统筹筑屏障,在生态宜居、绿色赋能中释放城市潜能。坚持生态定城。系统完善“两屏一带、五区多核”中心城区总体设计,以南北山体为屏障,泾河景观带为轴线,打造文旅风貌、天门塬都市生态风貌、平凉府城传统风貌、现代都市风貌、现代工业集聚风貌五个区块,在促进“山水城塬”有机融合中提升城市环境容量。推进扩绿护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抓好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加快城区外围绿化、生态景观建设,均衡布局城市公园体系,“见缝插绿”增建“口袋公园”,在林城相彰、林路相伴中擦亮“四季新颜”。注重理水营城。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系统强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规划建设一批生态湿地、滨河公园及新型亲水空间,做足做活“水”文章。大力开展水资源瓶颈破解行动,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及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严格地下水保护和管理,完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突出融文塑城。“纳新于旧”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和历史风貌保护利用,布点建设一批城市特色景观,改造提升一批体现陇东文化要素的单体建筑,整合联通城市零散空间、公园绿地、广场等节点,健全沿河、沿街、沿山、沿边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强化体验功能,植入消费场景,打造景城相融、文城相合、宜居宜游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稳步快走蹚新路,在精准破题、创新破局中积蓄城市势能。城市规划上要先一步。全面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效衔接详细规划,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确保“十年有空间、三十年不落后”。严格规划刚性管控,合理确定更新重点、更新单元和年度更新计划,“点线面”同步发力,“留改拆”分类推进,地上地下协同建设,确保一次更新、长久见效。城市体检上要快一招。推进国家城市体检样本市工作,认真对照国家技术导则,创新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立行立改,对制约城市发展的难点集力攻坚,加快形成发现问题、区分缓急、集中治标、系统治本的工作闭环。城市经营上要高一筹。提升城市更新项目“谋争建管”水平,优化完善存量用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上争外引内聚加大资金保障。特别是统筹政府、社会和市民三大主体,创新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探索“财政支持+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更新运营,形成多主体参与共推、多要素协同赋能、多模式经营增值的新格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