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法治

【法治】公益在心 探路而行——记天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刘欣

 2024/08/22/ 09:0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石丹丹

公益在心 探路而行

——记天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刘欣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保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国有财产不受侵犯……近年来,公益诉讼作为保护公共利益的利器,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2015年,天水市检察院被省检察院列为我省八个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地区之一,天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刘欣担起了探路重任。

  今年2月,刘欣荣获全国“最美公务员”称号。在发布仪式上,主持人这样介绍她:公共利益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利益,在甘肃天水有一位85后女检察官,她用8年时光关注着百姓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她用心化解,用智慧破题,在这条追光之路上,是一个检察官的浩然正气,是护航中国式现代化的铿锵足音。

  既无先例可循,也无经验照搬,从顺利“破零”到打造“样板”,刘欣是一名探路者。

  

  “2016年的夏天很闷热,我站在满是砂坑的河道里现场调查取证,手里的纸巾被汗水浸透,都能捏出水。”刘欣至今仍记得参与办理过的全市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情景。

  彼时,公益诉讼对于检察机关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业务。面对未知的领域,刘欣查资料、细揣摩,仔细研究这项全新职能;面对办案中遇到的困境,她走访行政机关,实地开展调查,积累了大量案件线索;面对疑难复杂案件,她和同事们加班讨论、破解难题,努力打开工作局面。

  2016年,天水市张家川县多家采砂场因非法采砂、遗留砂坑,导致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张家川县检察院向水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依法履职、监督整改,但后续现场回访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整改。市检察院决定对张家川县水务局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这是天水市第一起提起诉讼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社会关注度很高。”作为办案检察官,刘欣深知这个案子的重要性。

  当时,被监督行政机关和涉案采砂场都很抵触。为了尽快打开局面,刘欣一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讲政策、说利害,另一方面在现场调查取证、夯实证据。

  2017年4月10日,法院对该案公开宣判,判决确认张家川县水务局怠于履行监管职责的行为违法;责令张家川县水务局履行监管回填砂坑、移除设备等职责。最终,16家非法采砂场被关停取缔,河道、耕地得到平整恢复。

  “这个案子不容易,但被我们办成了‘铁案’,取得了‘零’的突破,也启发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办理公益诉讼检察案件的能力和水平。”刘欣说。

  

  有人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就是到处给人“找茬”。“如果我们‘找茬’能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能够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就必须把‘茬’找到底。”刘欣说。

  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天水市麦积区罗家沟矿山生态受到破坏的线索后,天水市检察院对此以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立案办理,办案检察官依旧是刘欣。

  作为案件主办人,当看到昔日郁郁葱葱的罗家沟在非法采矿的破坏下,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堆积的弃渣时,刘欣下定决心要依法追究采矿企业的法律责任,“找回绿树蓝天”。

  然而诉什么?怎么诉?起诉后能不能赢?一度成为办案过程中困扰刘欣的问题。为此,办案那几个月,刘欣白天去现场调查取证,晚上整理案卷。案件起诉后,她反复做涉案企业的工作,最终三家采矿企业自愿缴纳349万余元矿山修复费用,裸露的山体又重新披上了“绿装”。如今,罗家沟已是公益诉讼助力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示范点。

  “去年的罗家沟,满目疮痍令人心碎;今天的罗家沟,绿树蓝天令人心醉……”2019年,刘欣就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回访时,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

  

  办理公益诉讼案件难在哪?也许是调查取证难、评估鉴定难、与相关行政机关执法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不畅,也许是跑断腿、磨破嘴……这些年,刘欣不是在取证的路上就是在办案的路上。

  宝兰客运专线运行以来,沿线居民自备井抽水问题严重影响高铁运行安全。2022年4月,省检察院将这一线索移交天水市检察院。乍一看,关停高铁边上几口井难度不大,可刘欣调查后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自备井周边是农田,种的都是葡萄等灌溉需求大的作物,但高铁建成后沿线200米的范围内不允许抽取地下水。刘欣向有关部门了解过,之前曾为自备井选新址,但新址位于水源地保护区内,不符合法律规定,无奈搁置。

  一边是农田灌溉,一边是高铁运行安全,另一边又是水源地保护区,三重矛盾交织,一纸诉状并不能解决问题。刘欣多次组织水务、环保、镇政府等行政机关召开线索协调会,找专家、农民代表倾听意见建议,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商量出好的对策,似乎“硬骨头”不仅难啃且无解。

  那段时间,刘欣和水务专家、乡镇干部四处勘查适合打井的地方,不断想解决办法,经常晚上做梦都是有关水井的事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与相关单位反复优化施工方案,最终通过几处合规旧井扩建、改造管网增加出水量,解开了多年的“死疙瘩”。历经5个月的紧张施工,原有铁路安全范围内灌溉自备井全部关停,农田灌溉的事儿也没有耽搁。

  今年4月,刘欣再次来到这里回访,农田里草莓正上市。“果农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常来。这一刻,什么辛苦、疲惫都消失了。”刘欣感到满满的成就感。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