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讲好新中国成立75年来甘肃发展故事,全面展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9月14日上午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武威专场。武威市委副书记、市长马秀兰,围绕“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武威”,介绍新中国成立75年来,武威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武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陆世平,武威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华伟,副市长、古浪县委书记苏国波。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武威专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武威市委副书记、市长马秀兰女士,请她围绕“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武威”,介绍新中国成立75年来,武威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共同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武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陆世平先生,武威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华伟先生,副市长、古浪县委书记苏国波先生。
首先,请马秀兰女士介绍情况。
马秀兰: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武威的情况。首先,我代表武威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武威发展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埠重镇、交通要驿。自古以来,这里“商旅往来,无有停绝”,造就了“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繁荣景象,享有“五凉京华、河西都会”的美誉。放眼今朝,武威这方底蕴深厚、山川秀美、独具魅力的热土宝地,正焕发出向新而行、以质图强的勃勃生机,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奏响了新的发展乐章,书写了新的奋斗诗篇。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威视察,指出“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我们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增进民生福祉这个根本目的,笃定实干、勇毅前行,着力打造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西部现代寒旱农业示范区、全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武威。
这些年,我们聚力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更强了。2019年以来,武威经济总量接连跨过500亿、600亿、700亿元大关,稳居全省第五位,一产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多次获奖。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9条重点产业链纵深拓展,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壮大成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成投用,群众期盼已久的兰张高铁兰武段通车运营,景电二期提质增效调水工程加快建设,“水系连通、库池联调、内外互济”的水网体系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越来越强。
这些年,我们致力乡村全面振兴,老百姓日子更红火了。我们在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用全省不到6%的粮播面积贡献了10%的粮食产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量质齐升,奶牛、羊、猪的饲养量和设施瓜菜、食用菌的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农业增加值连续10年保持全省第一,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33万户群众住进了新房子,圆了安居梦。天祝县村庄清洁行动的经验做法入选全国10大典型案例。
这些年,我们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绿色颜值更靓了。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殷切嘱托,坚决扛牢生态报国之责,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愚公精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加强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治理大见成效,成果持续巩固。荒漠化治理纵深推进,过去5年,我们完成治沙造林192.8万亩、封育103.2万亩。特别是古浪县凝心聚力、持续攻坚,全县239万亩沙化土地全部治理完成,率先打赢了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以县为单位的歼灭战。还有大家十分关注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沙漠包围,曾经是“朝为庄园夕为沙,大风一起不见家”的地方。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当地干部群众就矢志不移与风沙作斗争,书写了“人人上、代代传、步步走、苦苦干”的民勤精神,在漫长的风沙线上筑起了3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创造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绿色奇迹。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治沙造林、护绿增绿已经成为武威干部群众的使命担当和价值追求。
这些年,我们用心增进群众福祉,民生保障更有力了。“十四五”以来,我们每年将85%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优质资源普惠共享,今年高考全省物理类最高分花落武威、4人成绩位列全省前十名。持续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创建三甲医院4家,凉州医院成为全省首家县区级三甲综合医院,“国之重器”重离子肿瘤治疗系统,累计治疗国内外患者1400余人,对各类癌症疗效显著。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每年新增就业1.7万人以上。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武威”工程,搭起了干群关爱的“连心桥”,办好了扶弱助困的“暖心事”。我市连续7年获评“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新征程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走在前、干在先,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威篇章。
主持人:
感谢马市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记者:刚才市长介绍到,武威经济总量已经跨过700亿元大关、稳居全省第五。请问武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如何继续发力?
马秀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武威发展的关注。这些年,我们在历史遗留问题多、债务负担重的情况下,攻坚克难、实干担当,我们坚持一手抓金融风险、政府债务化解,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力实施“四强”行动,做深做细“五量”文章,强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个主引擎”,打造武威工业园区、红沙岗能源化工集中区、武威国际陆港、重离子康养产业园、文化旅游大景区“五个增长极”。2023年经济总量达到708亿元、增长7%,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五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兴产业。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9条重点产业链,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强枝”、未来产业“快生根”,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树”越来越壮了。与过去相比,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发展业态更全了,产业链条更长了,特色优势更显了。“十四五”以来,全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高于生产总值增速2.1个百分点。
二是增动能。我们抓住政策机遇,深度谋划项目,相继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我们立足产业特色优势,精准发力招大引强,“十四五”以来共引进“三个500强”、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49家,累计到位资金1092亿元,年均增长29.1%,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三是激活力。我们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深化与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武威首产首试成功。比如,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建成的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离子治疗肿瘤系统,实现了重离子超大型装置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国产化替代。还有国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已经建成了实验堆,将有力促进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产业化应用,对于未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提供可持续清洁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再比如,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的武威绿洲国家野外站,在农业节水领域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国际奖项1项、国家级奖项6项、省部级奖项10多项、国家专利32件,在2023年科技部成效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等等。这些领域的合作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提能级。我们大力推进强县域行动,聚焦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让县域4台“发动机”竞相发力、各展所长,2022年4个县区全部获得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奖励,2023年凉州区入围全省“十强县”,民勤县获评农业优先型“先进县”。我们持续深化园区管理运营改革,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发展的位势和能级不断提升,5个省级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的72.6%,增速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4个聚焦”上下功夫:一是聚焦工业求突破。深入实施绿色工业突破行动,特别是持续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延链集群,前瞻布局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二是聚焦农业提质效。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大力实施规模种养增量、良种良技增产、精深加工增值、提质树牌增效行动,做优“土特产”,拓宽富民路。三是聚焦服务业优结构。全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发展货运仓储、运营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一产向二产转化、二产向三产延伸,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效。四是聚焦短板再发力。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武威发展的最大短板。我们将持续做好“开源节流”文章,一方面积极争取外流域调水,扩大水资源总量;另一方面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记者:武威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请问武威将如何发展新能源产业,计划如何优化这些资源开发和利用?
马秀兰: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新能源既是武威最大的优势,也是武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华伟先生回答。
华伟:
武威风光资源富集,境内沙漠、戈壁、荒滩等可开发面积达4300平方公里,具备风光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建设的优越条件,风光电可开发容量1.2亿千瓦以上。“十四五”以来,我们按照“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大通道外送、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利用”的思路,一体推进资源开发与产业链构建,全力打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建成及在建新能源装机975万千瓦,年内将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主要风光电装备全部实现自产。特别是我市首条特高压外送通道——陇电入浙工程开工建设,首批2座配套750千伏变电站核准建设,外送通道和750千伏变电站布局实现“零”突破,极大地拓展了新能源发展空间和潜力。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扩大规模与提升消纳双向发力、产业培育与基础建设同步推进,推动形成“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建设全省新能源产业基地。重点在4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做大装机规模。持续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基地化开发利用,加快黄羊抽水蓄能电站、陇电入浙配套调峰煤电等项目建设,推动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配套项目实施,建立多能融合、协同开发、优势互补的清洁能源利用模式。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
二是做强产业链条。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风光电装备制造、上游材料和下游消纳产业,做大“产业”蛋糕,形成主导产品竞争优势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创新能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到2025年,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全链产值突破150亿元。
三是做足消纳空间。加快智算中心、工业硅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用电负荷,促进绿电就地消纳。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装备制造、绿色材料、绿色化工、氢能等产业项目,探索园区绿色供电新模式,形成电价洼地,吸引承接东中部绿色载能产业转移发展,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
四是做优网架结构。在加快建设陇电入浙输电通道的同时,积极争取以民勤为起点的第二条特高压直流外送输电通道及750千伏变电站项目。同步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建立支撑新能源、新型储能、充电基础设施等多元负荷灵活接入的新型电力体系。
记者:多年来,武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请问下一步在“三北”六期攻坚战中,你们将从哪些方面聚焦发力?
马秀兰:
谢谢您对武威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武威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特殊重要。这些年我们全面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成效非常明显。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苏国波先生回答。
苏国波:
武威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处在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是全国荒漠化、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武威的生态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武威防沙治沙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总动员令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来武调研指导,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作战图”。我们坚决扛牢政治责任,闻令而动、尽锐出战,迅速掀起了集中会战、规模治沙的新热潮,在国家林草局的支持下,去年9月在民勤县成功举办全国“河塔”阻击战开工仪式。
围绕加快建设“全国荒漠化治理样板区”这个目标,我们编制了《武威市防沙治沙及“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谋划实施“8553工程”,通过治理“八大重点风沙口”,建设“五个重点治理区”,实施“五大专项行动”,构筑起“三道风沙阻击防线”,有效阻止两大沙漠合拢,使67%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工作中重点把握好以下4个方面:
一是系统治理促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的思路,加强祁连山天然林草封育保护和退化草原治理,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大力开展廊道和村镇绿化,加强退化林修复和中幼林抚育,建强绿洲防护林网;实施沙漠锁边工程,强化区域联合治沙,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
二是科学施策固成效。坚持以水定绿,科学确定治理模式,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大力发展节水林草,推动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修复模式。注重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治沙装备,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试验示范,全面提升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水平。
三是治用结合增效益。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将生态建设和绿色富民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光伏治沙新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依托林草和沙漠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互促共赢。
四是典型引领聚合力。武威是治沙英雄辈出的精神高地。我们将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新时代愚公精神,讲好武威防沙治沙故事,激励感召全市干部群众一山接着一山越,一代接着一代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武威力量。
记者:今年甘肃的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武威作为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请问武威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马秀兰:
谢谢您的提问。武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丰富、自然景观秀美、民俗风情独特,加之现在高铁又开通了,可以说发展文旅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陆世平先生回答。
陆世平:
武威是历史底蕴厚重的文化名市,也是名胜景观汇集的文旅富库。借此机会,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武威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
武威是有着独特魅力的人文之城。这里有惊艳世界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名传千年的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闻名丝路的“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功昭日月的“凉州会盟”更是西藏归属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的历史见证。这里,天马文化气势恢宏,五凉文化继绝扶衰,西夏文化神秘悠远,非物质文化遗产流韵焕彩,民俗文化千姿百态,汇成了五凉古都的万千气象。
武威是有着秀美风光的生态之城。在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感受愚公精神、见证绿色蝶变;在汉唐天马城,科技加持、穿越汉唐盛世。在民勤摘星小镇,感受沙漠的热情和“手可摘星辰”的浪漫;在乌鞘岭,目睹三大高原交汇之地的雄宏壮阔;在冰沟河,体验“一日过三季、十里不同天”的宜人景色。这里你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打开方式”,领略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大漠戈壁交相辉映的神奇与壮丽。
武威是有着琳琅佳肴的美食之城。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不论是独具特色的凉州“三套车”、酸辣爽口的面皮子、热气腾腾的凉州菜锅子,还是民勤的羊羔肉、八步沙的溜达鸡、天祝的牦牛肉,又或是洋芋搅团、拨鱼子、蜜瓜、人参果……“舌尖上的武威”都会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近年来,武威市加快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大景区”增长极,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抢抓高铁开通和“西北游”热度上升叠加机遇,不断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文旅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1—8月,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花费分别同比上升144%和193%。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建设更“优”的旅游景区。在现有10个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的基础上,深入实施景区提标升级工程,创新数字文旅产品供给,不断完善旅游集散体系和基础设施,拓展冰沟河、雷台汉文化景区等文旅品牌效应,引领带动市内景区全面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游览体验。
我们将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全面落实恢复和扩大消费各项政策措施,优化消费减免、票价优惠、积分兑换等惠民活动,积极推出旅游套票、年票等优惠政策。持续推动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拓展智慧旅游服务应用场景,完善高铁、汽车、公交车等交通场站旅游服务功能,开展“微笑武威”旅游服务提升活动,让各方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们将打造更“精”的旅游线路。依托汉唐天马城、凉州十七巷发展沉浸式演艺、娱乐、体验业态,擦亮“文化游”;串联民勤苏武沙漠大景区、通航乐园等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徒步探险、低空飞行等沙漠系列产品,做热“沙漠游”;依托古浪战役纪念馆、凉州战役纪念馆等,打响“红色游”;大力发展双龙村民俗文化、大红沟夏凉地、阿尼嘎卓草原度假等原生态旅游,做大“藏乡游”;加强历史、文化、科普、红色研学课程研发,做强“研学游”,让游客能从不同角度体验武威之美。
我们将开展更“广”的旅游推介。加强景区联盟、酒店联盟、旅行社联盟建设,强化与“河西五市旅游联盟”“四省十二城”区域文旅联盟等机构合作,搭建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客源互通平台。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特色化的文旅品牌立体宣传,让更多游客了解武威、走进武威、体验武威。
与其向往,不如出发。借此机会,诚邀四海宾朋来武威感受“诗意古凉州、丝路新武威”的独有魅力。
记者:武威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请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武威是如何依托国际陆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马秀兰:
谢谢您的提问。武威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自古就是内地连接中亚、欧洲的交通要冲,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明珠。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武威已经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已经成为服务全省、辐射西部、连接亚欧的重要平台。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华伟先生回答。
华伟: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着力建平台、畅通道、扩外贸、促合作,积极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依托武威国际陆港,建成了全省首个保税物流中心,北方地区唯一的、全国第二个内陆木材口岸,以及肉类口岸、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辐照中心等外向型经济平台,在全省率先发运国际货运班列,开通了中亚、中欧、中俄、西部陆海新通道、跨里海黑海、跨境海铁联运6条国际物流通道,并与天津港、山东日照港合作,互设了物流中转基地,业务范围覆盖22个国家和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目前,累计发运国际货运班列229列,“十四五”以来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9%。
开放门越大,发展路更宽。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3个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拓市场。我们将继续发挥陆港平台优势,进一步扩大新能源装备、化工产品、特色农产品、电动车、农机设备等出口增量,扩大粮饲、木材、肉类等进口规模,探索发展跨境电商、二手车出口、TIR国际公路运输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二是强外贸。我们将不断完善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集疏运功能,加密班列发运频次,提升运营质效。主动对接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加大外贸企业培育力度,争取启动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积极打造粮饲分拨中心,培育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三是促融合。我们将用好境外多元化物流通道,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建立友好城市,共享口岸平台,畅通国际运输,加大双向投资,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打造现代国际物流平台和向西开放的进出口产业聚集区。
记者:武威这些年的乡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和美乡村建设力度大、成效好,请问你们是怎么做的?
马秀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建设和美乡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这些年我们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具体情况,请我的同事苏国波先生回答。
苏国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真金白银投,倾心聚力干,全市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村庄美、百姓富、集体强、治理好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武威大地徐徐展开。
在乡村规划上,我们坚持重统筹、优布局。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科学编制建设规划,采取地灾搬迁、集中收缩、原址改造等模式推进乡村建设,做到了“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秀美村庄遍地开花。目前,全市815个发展类村庄实现规划全覆盖,民勤县三雷镇新陶村、三陶村规划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优秀实践案例。
在乡村建设上,我们坚持夯基础、提品质。按照整治环境、完善设施、提升品质、打造精品的思路,一体推进住房、水电、道路、取暖、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率先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目前,全市建成生态地灾避险搬迁安置点137个1.33万套,实施农房抗震改造2.14万户,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全覆盖,农村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在乡村发展上,我们坚持抓产业、促增收。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制定涵盖种、养、加、储、运、销各个环节的产业奖补政策,加力推动“牛羊猪禽果菜菌草”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已建成百万头肉牛、百万头生猪、千万只肉羊示范区,全市奶牛、羊、猪存栏量和设施瓜菜、食用菌、藜麦、茴香产量稳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2%来自家门口的产业。
在乡村治理上,我们坚持强效能、促和谐。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德治、法治、自治”基层治理体系,广泛推行民主协商、矛盾调处、法治宣传、关爱服务等工作做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我们大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广“文明股”“道德储蓄所”“一碗烩菜办丧事”等有效做法,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80%以上,民风、乡风、家风焕然一新。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用“各美其美”打造个体,用“美美与共”连线成片,努力让“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的和美乡村成为武威的靓丽新名片。
记者:我们注意到,省委、省政府提出锚定“西部领先、全国靠前”营商环境建设总目标。请问武威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的?
马秀兰:
谢谢您的提问。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强磁场”。近年来,我们围绕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水草丰美”的发展沃土,使武威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陆世平先生回答。
陆世平:
近年来,武威市始终秉持“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的理念,聚焦“甘肃领先、西部靠前”总目标,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一体推进政务、市场、法治、要素、创新、人文“六大环境”提升工程,营商环境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二季度,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信用工作考核居全省第一,6月份城市信用监测全国排名第22位。
一是优服务。我们从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质效。运用政务数据共享、电子证照等手段,让更多事项实现一次办、掌上办,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增量扩面,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我们率先在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开发应用“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发包备案”全流程在线办理,在“房屋租赁合同网签备案”中推行AI智能审批。建立“12345热线+网格”治理模式,推广“接诉即办、诉来速办”,创新探索“未诉先办”服务。武威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二是活市场。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发展,民间投资潜力加快释放。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注册各类经营主体17.2万户,其中民营经济经营主体16.9万户,同比增长5%,占全市经营主体的98%、居全省第一。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率达100%。公布“两轻一免”事项清单864项,落实“首违不罚”,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三是强保障。我们坚持把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行柔性执法,主动为企业提供“容错支持”“法治体检”,全力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在诉讼中,推行涉企案件“一优三快两提示”,即优先引导诉前调解,确定诉讼的快立、快审、快执,并进行立案前诉前保全提示,减少审判执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深入推行“检察护企”行动,设立“检察机关联络企业工作室”“企业家会客厅”,成立营商环境问题“一键举报”中心,实现群众、企业反映的问题线索“一键直达”。
四是解难题。我们及时回应企业关切,靶向解决急难愁盼,开展“包抓联”行动,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设立“企业家日”,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掌握企业诉求,听取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近4000人、协调融资200多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服务、提效能、激活力,擦亮“天马易办、诚信武威”营商环境品牌,着力创造重商亲商利商安商的良好环境,以一流营商环境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记者:天祝县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请问武威在维护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马秀兰:
谢谢您对武威民族地区发展的关注。武威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区,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就是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西藏归属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的历史见证——“凉州会盟”就发生在武威,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9年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这些年,我们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集中力量加快天祝县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四个家园”,展现了幸福美好的新气象。
一是倾力打造“共富家园”。我们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支持天祝县发展壮大食用菌、高原夏菜、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明显提速,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十四五”以来,天祝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在我市4个县区中排名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3年,生产总值在全省7个民族自治县中排名第一。
二是努力绘就“美丽家园”。天祝县64.4%的国土面积处在祁连山和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我们统筹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天祝县生态环境实现了绿色蝶变。依托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藏乡风情,我们支持天祝县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离内地最近的高原藏乡生态旅游目的地,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三是全力共筑“幸福家园”。我们顺应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切实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推进天祝县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社会事业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我们坚持规划引领,支持天祝县因地制宜建成和美乡村131个,华锐藏乡既增了“颜值”、又提了“气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省和美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天祝县召开。
四是协力创建“和谐家园”。天祝县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有汉、藏、土、回等28个民族。我们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人心凝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持续深化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呈现出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2023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下一步,我们将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民族地区、涉藏州县发展的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着力夯根基、抓发展、促团结、强治理,推动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互促并进,让格桑花在祁连山下常开长盛、更加鲜艳。
莫以武威远,山河多胜景。各位媒体朋友,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多到武威走一走、看一看,欣赏大美武威的雄浑壮丽,体验凉州文化的厚重博大,用你们的笔触和镜头,记录和传播现代化武威建设的生动实践,帮助我们把武威建设得更美更好!
天马故乡等您来,武威人民欢迎您!谢谢!
主持人:
感谢马市长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需要单独采访或者进行深入报道的媒体朋友会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
下午,我们将举行第一届“兰州银行杯”沿黄九省区兰州牛肉拉面职业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请记者朋友届时参加。
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9月13日“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兰州专场实录(文+图)
- 2024年09月13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平凉专场实录(文+图)
- 2024年09月12日2024·中国甘肃陇南(礼县)三国文化产业园开园暨六出祁山文化旅游推广活动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 2024年09月12日“牢记嘱托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定西专场实录(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