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敦煌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侧记

 2024/09/22/ 09: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石丹丹

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敦煌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侧记

  与会嘉宾在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现场认真聆听。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9月21日,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在敦煌举办。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流沙本不语,却在月牙泉畔,鸣唱千年风雅;敦煌虽无海,却能容纳百川,交融多元文化。

  千年一瞬,再聚今朝。9月21日,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题,邀请海内外嘉宾围绕多维学术研究成果·多元经典转化案例进行分享,共同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路径与渠道。

  赓续千年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既深深镌刻于中华血脉,又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

  “在祖先留给我们的五千年灿烂文明里,我找到了文化自信的根脉。”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何鄂说,她用心塑造着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杰出的精英们,是他们让她一次次蜕变、一次次充满力量、一次次昂首前行。

  辽宁,历史悠久、文脉悠长,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在辽宁丰厚多彩的文化中,红山文化光华夺目,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揭开了红山文化考古的新篇章。

  在辽宁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于天敏看来,要守护好、展示好、传承好红山文化,就要进一步提升红山文化遗址保护管理水平,运用数字技术赋能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同时,实施红山文化展览展示提升工程,让红山文化走出深山,走进万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充满文化自信,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定西市通渭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新社介绍,通渭历来崇尚耕读、钟情书画,“我们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文化人和以文赋能相融合,从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深化对通渭书画的认识,从适应时代要求的角度推进通渭书画创新发展,从‘文旅赋能’的发展定位,释放通渭书画文化的潜能。”

  武威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往来迁徙、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名城,以武威为中心的凉州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凉州文化以中华文明为根基,不断吸纳着来自诸多民族的文化营养所形成的多样态文化,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武威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宏伟表示,将继续深入挖掘、提炼凉州文化的思想精华、人文精神和道德精髓,在赓续凉州文脉中积极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创造活力

  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宫博物院,拥有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186万余件(套)藏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承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

  “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担当。”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二级研究馆员任万平说,故宫博物院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大力实施“博物馆+”战略,创新发展模式,广泛吸引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博物馆事业,探索文化传播新形式,促进了文化创新跨界融合。

  汉代长安(今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的辉煌历史,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早、最大、建都时间最长的国际化大都市,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震以文旅综合项目“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为例,分享了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化的经验和启示。他说:“面对富集的文化资源,要拓展不同层次、不同受众的转化出口,包括文艺演出、商业经营、文化旅游、城市景观、交互体验、文化消费等,真正让沉睡千百年的文化资源醒过来、活起来、火起来。”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基础。保护好、传承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的责任,也是时代的要求。”天水市博物馆原馆长、文博研究馆员李宁民表示,将进一步谋划、盘活、利用好文化资源,让更多能够见证历史、反映时代、承载精神的文化遗产得到科学、系统的保护。

  加强交流互鉴,推动文化繁荣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敦煌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如何持续提升国际传播的影响力?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认为,国际传播的核心就是用外国人喜欢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文化,要让他们感受、体验,接纳、理解,最终在思想上认可。敦煌可以围绕西游敦煌、美食敦煌、夜色敦煌、数字敦煌、国际敦煌这五个方向,来讲好敦煌这一文化IP的故事。

  2023年以来,河南国际传播中心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国际传播活动,推动甲骨文这一文化IP贴近大众、深入人心、走向世界。河南日报社副总编辑张学文说,“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国际传播活动充分考虑“Z世代”的兴趣与需求,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为主、交互传播,以微叙事小切口讲好甲骨文故事,以趣味化、轻量化特色掀起海外年轻群体关注甲骨文的热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年来,甘肃省通过医疗援助中药材出口、岐黄中医学(中医中心)建设等方式和途径,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为构建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新格局作出了有益尝试。

  “这种医学结合、文化交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源头活水’,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省政协委员、甘肃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学军表示。

  在思想碰撞中深思细悟、在交流互鉴中凝聚共识……一系列理念、观点,为更好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带来了新的启迪,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