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书香润静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李芳芳
春节期间,静宁县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年味儿。
下午2时,位于静宁县东苑小区的24小时城市书房里,已有许多孩子在津津有味地看书。
来自平凉市实验小学4年级的吕昊宇一放寒假就回到了静宁老家。爱读书的他,听说小区附近开了一家城市书房,每天吃完午饭就带着妹妹来到这里,“这里书籍种类丰富,环境安静舒适,并且出入只需‘刷脸’,很方便。”
据了解,这座24小时城市书房占地面积达130平方米,于2024年6月正式投用,摆放图书8000多册,涵盖文学、少儿、科普、社科等多个类别,可同时容纳60人阅读。
书房儒雅质朴、简洁舒适,被打造成了一个集自助办证、借还图书、阅览、学习交流于一体的24小时无人值守空间。同时,采用RFID技术进行书籍自助借还和安全门禁服务管理,凭县图书馆的借阅证或人脸识别即可进入,所有书籍都能与总馆进行通借通还。
“为了让居民就近享受24小时阅、借、读、听、视全方位的服务,我们延长开放时间,并经常举办各类读书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静宁县图书馆馆长薛丽说。
近年来,静宁县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蔚然成风。为了拓展阅读环境大空间,静宁县图书馆积极争取县级财政支持和社会各界捐赠,建成了两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
自开放以来,每个书房的入馆读者每月保持在1万人以上,书籍借阅量每月5000多册(次),累计办理借阅证4200多个,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5场次。
静宁县图书馆还采取“你选书、我买单”模式,多采购流通量大、读者爱看的书。
“了解读者近期爱看什么书,提高书籍的更新速度,可以与读者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薛丽说,城市书房建设采用“图书馆+社会力量”的模式办馆,书籍由社会组织、县归雁工程和个人捐赠,水、电、暖等日常开销由小区业主委员会承担。特别是借助归雁工程获赠各类书籍6000册,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
“去年我回老家发现县图书馆藏书比较单一,就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司江伟告诉记者,除个人捐赠的400本书之外,他还和归雁工程青岛联络站的老乡们共同捐赠了几批书,并打算持续坚持下去,为家乡发展多作贡献。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阅读润心田。薛丽表示,将把自助图书馆建设作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载体,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让县城的书香更加浓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08日【新春走基层】传承传统文化 感受时代脉搏——“羲皇故里”新春走笔
- 2025年02月05日【新春走基层】非遗上列车 欢乐过大年
- 2025年02月05日【新春走基层】年味里的书香
- 2025年01月30日【新春走基层】“村晚”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