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化中国行】趣说灯谜

 2025/02/12/ 08: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玄承东

【文化中国行】

趣说灯谜

  文\玄承东

  正月十五元宵节,猜灯谜最是好玩。词条中对谜语的解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的谜语,是你“弯弯绕”地说个字或者物,他“绕弯弯”地猜,算是“口头文学”,后来文人雅士会把谜面写在纸上,有了些格式,立了点规矩,就成灯谜了。刘勰《文心雕龙》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

  我自小对文字类的东西就挺喜好的。工作那会儿,交了几个爱抠字眼的朋友,闲来无聊,扎堆儿猜谜语解闷。你出个谜面,哥几个找谜底。若是较起真来,也都急赤白脸的。

  那次有人出“田上下雨”,打一个字,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家伙得意洋洋,“田上下雨,‘雷’嘛。”旁边的不服气了,“我也来一个,‘山边居人’。”哥们儿又开始抓耳挠腮了。这位蹬鼻子上脸,“说的就是我嘛,‘仙’啊,神仙的‘仙’啊。”“这太小儿科了。”年长的师傅吐了口烟,“听我这个,元旦,打一个字儿。”人们都来精神了,七嘴八舌猜了老多。师傅慢条斯理地说:“元旦是几月几日?”“这还用问?一月一日呗。”师傅笑了,“一月一日就是‘明’啊,明天的‘明’。”“师傅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再来一个。”“行,”师傅又出了个谜面“杨二郎的兵器,打一个成语”。“谁不知道?三尖两刃刀啊。”“这可不是成语”。“那应该是什么?”“两面三刀。”那天猜谜大家伙一直闹到肚皮贴着脊梁骨,那架势真堪比两军对垒了,甚是热闹。

  从爬高上低到舞文弄墨,我有时间就琢磨琢磨谜语,不光是因为好玩,还悟出了些眉目,猜谜根本不是抖机灵、耍聪明那么轻巧,也不仅仅是开启智力,增强合作、益于协同,更好地感受生活的幽默和趣味那么简单。它能开阔视野、提升思维、拓展思路,可以从正面、侧面、反面多方面分析事物,探索真相,寻找答案。诚如清代陈维崧所说:“谜语当猜,庄语非诙。”

  孔子说“有教无类”,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寓教于乐”。我们在生活中也总会说“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春节期间的猜灯谜、唱民歌、写对联、耍社火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大概是对这些名言最生动的理解和最自觉的实践。“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之谓乎?

  元宵节就要到了,也出几个谜语,算是抛砖引玉:头上开花、脚下生根、开口一笑、脑袋搬家。(物:鞭炮);黯(成语:有声有色);判(成语:一刀两断);田(成语:挖空心思);太阳灶(成语:热火朝天);齐唱(成语:异口同声);一只无脚鸡,常在桌上立,喝水不吃米,来人敬个礼。(物:茶壶);圆规画蛋(地名:太原);暗访山东(国名:秘鲁);最老的公交车(国名:古巴);皇帝新衣(字:袭);拱猪入门(字:阂);格外大方(字:回);一千零一夜(字:歼);需要一半,留下一半(字: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