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风陇韵 唱响戏曲经典 城关区开展“实践育人 与乐‘童’行” 文明实践集中示范系列活动
五千年辉煌历史,秦腔在西北熠熠生辉。2月19日,城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拱星墩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甘肃广电少儿艺术团、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开展“走进国风陇韵 唱响戏曲经典”——2025年城关区“实践育人 与乐‘童’行”文明实践集中示范系列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戏曲表演,系统展示了秦腔文化艺术的内涵,让孩子们了解了秦腔的发展历史。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承载深厚历史文化。活动中,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表演剧场,讲述秦腔起源。秦腔源于陕西、甘肃民间歌舞,因关中古称“秦”得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行头,如龙袍、官衣等,以及服饰花纹图案分类细致、规定严格,彰显秦腔人的传承与坚守。孩子们来到服装室,看到五颜六色的戏曲服装和帽子、头饰等,纷纷试穿、试戴并拍照留念,有的孩子则拿起戏曲用的枪、刀、剑等高兴地舞动起来。讲解老师表示:“妆容和服装是表现角色性格特点的一个重要工具,色彩的浓淡、饰品的运用都能向观众传递人物的信息。”老师还向大家展示了油彩、卸妆膏等秦腔妆容所需的特殊化妆品。孩子们也一一拿起细心端详,了解秦腔妆容的独特奥秘。

戏曲老师给孩子们展示了《空城计》和《贵妃醉酒》片段,让孩子们聆听并模唱、模仿动作。“刚刚穿上了戏装,学了几个戏曲动作,这种体验感觉真得太棒了。”徐煜雯同学难掩激动。通过亲身体验,她深深感受到了戏曲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和家长们感受到了秦腔戏曲艺术的魅力,也给大家普及了秦腔戏曲服装、道具等相关知识,增强了孩子们认识秦腔、了解秦腔、热爱秦腔的兴趣。正如一位家长所说:“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种子,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下一步,城关区将继续创新未成年人活动载体,持续擦亮“实践育人 与乐‘童’行”未成年人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不断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未成年人领略传统文化之美,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22日【实践育人·与乐“童”行】2025年兰州市城关区未成年人寒假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四)
- 2025年02月22日兰州市城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集锦(第三十一期)
- 2025年02月22日兰州市城关区南城根社区:党建赋能网格化 “一网整合”揽民情
- 2025年02月22日兰州市城关区政务大厅双语服务高效办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