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4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构建‘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 奋力谱写陇南文旅融合新篇章”新闻发布会。陇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进军介绍陇南全面加快乡村旅游建设步伐,着力做好融合文章,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陇南市武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骏平,陇南市文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斌,陇南市康县副县长李勇。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陇南市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模式,构建“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实现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奋力书写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绿色答卷。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陇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进军先生,为大家介绍陇南全面加快乡村旅游建设步伐,着力做好融合文章,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陇南市武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骏平先生,陇南市文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斌先生,陇南市康县副县长李勇先生,他们将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唐进军先生介绍情况。

唐进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陇南市构建“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举措和成效。首先,我代表陇南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陇南发展的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陇南东连陕西,南接四川,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辖八县一区,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这里兼具北国雄奇、南国灵秀,官鹅沟、万象洞、天池、阳坝等知名景点与2100多个美丽乡村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呈现出一幅博大秀美的锦绣画卷。可以说,“甘肃这柄美丽的‘玉如意’最美的一角在陇南”。近年来,陇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按照“五个新陇南”目标定位,加快建设“三城五地”,以文旅康养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品牌大景区,着力构建陇南-九寨沟大旅游圈,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打造西北地区知名康养目的地。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567.71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260.41亿元,文旅之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结出了丰硕成果。
我们强基固本挖潜能
一是景区建设抓全域。以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加快建设武都万象、康县青龙山、嘉陵江峡谷群等大景区,以遍地开花的美丽乡村为基础,拓展提升乡村休闲游的区域版图,旅游资源普查单体总量、4A级以上景区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24个、文旅康养品牌村14个,“甘肃·陇上江南·乡村休闲度假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绘就了移步皆景全域旅游新画卷。
二是品质提升抓内涵。坚定走好让历史文化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靓起来、红色文化火起来的文旅融合之路,做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文章,不断提升景区内涵、拓展体验形态、延伸产业链条。武都高山戏、影子腔等非遗剧种通过沉浸式演艺焕发新生,西和乞巧节、文县池哥昼等5项国家级非遗硬核“圈粉”年轻游客,原创歌曲《娥嫚》全网点击量突破30亿次,话剧《哈达铺的灯光》兰州首演引发热议,秦小虎等系列文创产品备受游客青睐,已成为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
三是带动发展抓需求。深度整合跨省资源,牵头成立甘陕川毗邻地区(九寨沟-武都)文旅环线战略联盟,推出“三日游三省”精品线路,联动打造旅游大环线。持续深化“文旅+”发展思路,梯次培育文旅产业经营主体,聚力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水平。2021年以来全市文旅企业增加85家,总量达到190家。紧盯“小长假”释放的文体旅游消费需求,紧跟“一老一小”旅游风向标,加紧布局“康养游”“研学游”“亲子游”等新业态。
我们创新突破积势能
一是以“大项目”为引领,做强文旅产业引擎。近年来,陇南强力推进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完善文旅产业基础设施,聚力打造集观光、休闲、研学、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武都裕河景区、五马童话小镇、礼县三国文化产业园、徽县田河银杏、文县石龙沟等建成运营,陇南南部山区茶旅融合产业带、秦汉文化产业带以及两当县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示范县建设均初见成效。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红军长征在陇南”主题线路,宕昌哈达铺、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近140万人次。
二是以“全域乡村游”为纽带,激活乡村振兴动能。乡村游是陇南旅游的魅力所在,也是潜力所在。陇南深化实施“百千万全”工程,把乡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设施一体配套、服务一体提升、景观一体打造,引导群众通过在家门口发展民宿、农家乐和小成本经营,吃上了“旅游饭”。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等级旅游民宿1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陇南成功入选被誉为国内民宿品牌“奥斯卡”的黑松露奖,被评为“年度最具投资潜力目的地”。两当云屏成功创建甘肃首个国际慢城。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接近旅游接待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三是以“多向融合”为核心,擦亮陇南旅游品牌。以打造现象级旅游IP为抓手,塑旅游品牌、增旅游效益。抢抓“跟着赛事去旅行”新时尚,持续举办蜀道·青泥岭山地越野挑战赛、青龙山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打造“一县一品”文体赛事,拓宽“引流”新路径。武都万象大景区以“距离城市最近的地质奇观”为定位,联动姚寨沟、千坝草原、万象街区等板块,打造集溶洞奇观、温泉疗养、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景区。青龙山大景区规划建设星空露营基地、国际冰雪运动基地等22个子项目,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四是以“智慧赋能”为支撑,提升全程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建设,通过打造VR/AR沉浸体验、数字讲解智能应用场景,加快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扫码识景等智慧服务,推动智慧旅游发展。优化“一部手机游甘肃(陇南)”平台,面向游客提供无缝化、及时化、精确化、互动化的旅游服务。推进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更新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与公安、交通等部门数据共享,接入景区、星级饭店、民宿以及第三方OTA平台、电子地图运营商等数据资源,旅游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我们紧抓机遇汇动能
一是丰富产业形态。为推动微短剧与旅游业相结合,我们在全省率先发展微短剧拍摄、沉浸式剧本游等新业态,积极探索微短剧“内容+场景+传播”的创新模式,制定出台“十百千亿”工作方案和“黄金十条”扶持政策,单个项目的扶持资金达50万元。推出“采茶制茶-茶宿体验-茶疗养生”全链条服务,打造“当归温泉”“黄芪药膳”等特色产品,引入悬崖温泉、森林冥想等高端项目,利用四季气候差异发展候鸟式旅居。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采取多种模式引进一批景区规划、产品策划、市场营销、职业经理人等高层次急需人才。推行“文旅康养创客计划”,加强政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文旅策划师、中医理疗师、康养指导师、文创设计师等紧缺人才,不断壮大旅游服务人才队伍。
三是壮大经营主体。紧盯做强文旅康养产业链,引进一批文旅龙头企业,以大企业促进资源大开发、市场大开拓。培育新型主体,引导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和合作社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培育入规企业,强化文旅企业跟踪服务,及时将成长性好的文旅企业纳入“小升规”培育库,不断做大规上文旅企业规模。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陇南文旅康养产业将以“大景区集群”重塑文旅版图、以非遗赓续文化根脉、以“两点+两带+两域+两环”释放生态价值,奋力书写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陇南答卷。新打造的武都万象街、文县《白马盛典》沉浸式演艺项目、康县青龙山大景区将于五一前夕开园运营,真诚邀请大家走进陇南、了解陇南,共享陇南山水之美、人文之盛、物产之丰、产业之兴,感受陇上江南的独特魅力。
最后,祝大家事业兴旺、生活幸福、万事顺遂!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唐部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记者:据悉武都万象街是武都区万象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武都区是基于哪些条件提出万象景区建设构想,又是怎样开展整体景区规划与建设工作的呢?目前,武都万象街即将开街,开街运营筹备情况怎么样?

苏骏平: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中游,气候温和,风景秀丽,资源富集,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交通区位等五大优势。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四强行动”和市委“三城五地”建设目标要求,武都区立足实际,经过深入调研、扎实论证及广泛征求意见,在区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万象景区、发展旅游产业、拓展城区商业空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2022年,我们邀请专业的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陇南市武都区万象景区重点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景区总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主要以国家4A级景区万象洞为依托,将姚寨沟、千坝草原、橄榄新城等旅游板块串珠成线、连线成面,着力打造集溶洞景观、高山草原、生态山水、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文旅康养综合体。景区规划主要包括四大片区,即万象洞地质科普片区、姚寨沟山水溪谷休闲片区、橄榄新城产城融合片区、千坝草原藏羌文化片区。建设内容涵盖姚寨沟滨水景观带、民族羌寨、四合水寨、商业街区等多个项目。
万象街区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位于姚寨沟景区入口处,围绕“聚人气、汇商气、强特色、促消费”的目标,规划建设了古建商业街、蒹葭水街、苏坝非遗展示中心和江南印象文化博览园等多个项目。街区整体以徽派建筑为特色,以“诗意江南”为主题氛围,以“秦陇蜀道”为文化载体,以主题演艺、文化体验、美食畅享、潮流娱乐、品质度假、城市商业为核心产品方向,是一个将建筑风格与武都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相互交融的综合性特色文旅休闲街区。
在街区的运营管理方面,我们组建成立了武都区万巷景区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伟光汇通派驻运营团队共同管理运营。我们以“打造国家级文化休闲街区”为总体定位,通过深度市场调研,选定了主题体验、特色餐饮、文创零售、休闲娱乐、精品住宿五大业态,同时引入了机械巨兽“熊猫壹壹”建设熊猫IP馆,并针对晚间夜游推出了大型水舞灯光演艺秀“秦风江南”,深度激活夜间经济。
万象街区将于4月25日正式开街运营,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街区80个商铺,招商率达81%。万象街区的开街运营将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更多元的旅游选择,也将为武都这座宜居、宜游、宜商的橄榄之城再添一处绚丽的文旅、商业新地标。借此机会,热忱邀请各界朋友到武都观光旅游,参观考察,感受武都文旅发展的强劲脉搏,领略万象武都的独特魅力!

记者:陇南文县白马民俗文化是甘肃民俗文化中的瑰宝,近期文县白马盛典沉浸式演艺项目将正式演出,请介绍一下该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对文县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曹斌:
谢谢您的关注和提问。文县,古称“阴平”“文州”,位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自冉駹(máng)以东北君长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就记录了白马人,他们被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称作研究华夏古氐人的“活化石”,独具原始古朴的民俗风情魅力。
近年来,文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省委“文化强省”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天池风光、白马山寨、碧口古镇为支撑的“一心三组团”新格局,精心打造了《白马盛典》沉浸式演艺项目,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白马盛典》项目位于陇南市文县白马河国家4A级景区入口刘家咀村,是一处集非遗保护、文化传承、实景创新与业态融合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项目,填补了陇南周边大型室外实景演艺的空白。
一、深耕文化沃土,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依托文县独特地域文化,将源于白马人的传说故事、民俗风情、非遗传统等素材进行戏剧创作,创新性地设计了360度旋转观众席和“声光电”多层次环形舞台结构,打造出独特的沉浸式体验,使观众视角始终处于演出的中心场景,拥有一镜到底的全景感官新体验,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展现出多元的白马人民俗文化。
二、守护文化瑰宝,点燃活态传承新薪火。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省级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依托演艺项目创新利用“实景+AR”,全景式呈现池哥昼、火圈舞等非遗,系统性地保护传承文化财富。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的方式,依托“固定演员+流动群众”的形式,吸纳非遗传承人和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参与非遗保护传承,让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三、创新文化品牌,培育产业融合新业态。围绕“互动体验+保护传承”,全面促进景区、社区、园区联动发展,加快《白马盛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千方百计丰富文旅业态,创新白马家园文化品牌,打造白马服饰、酒歌、面具等非遗工坊以及旅拍市场、文创小店、9D影院、微短剧拍摄基地等新兴业态。围绕常态演出、多元体验的运营规划,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保障,积极谋划推出试演系列活动聚人气、促消费,不断开发创新,延续市场热度,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白马文化,全方位打造甘肃文旅的新名片。
扬帆启航,我们将按照“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通过《白马盛典》项目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县文旅产业发展,擦亮“古韵文州·熊猫乐土·白马之乡”宣传名片,统筹做好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推动文旅产业从“视觉消费”向“全感沉浸”转型升级,用情用力打造毗邻九寨沟的旅游名县。
目前,《白马盛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将于2025年5月1日试演,我们有信心为观众演绎一场独具民族特色、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典。届时,欢迎媒体朋友关注并前来观看体验,共同分享这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
谢谢大家!

记者:康县青龙山旅游度假区作为省列重大项目,也是陇南发展“大景区+全域乡村游”的重要景区景点。请介绍一下该项目总体规划、建设进展和运营等有关情况。

李勇:
康县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被国家气象局命名为“中国天然氧吧”,是名副其实的“陇上江南”“康养福地”。
近年来,康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的“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重要指示,认真践行“两山”理念,紧紧围绕“文旅赋能型”县域高质量发展定位,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的最亮底色,将文旅康养作为县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持续优化“北山南水”文旅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文旅康养为主导、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全市建设“三城五地”总体布局和“打造文旅康养胜地”目标要求,综合考虑境内青龙山峰峦叠嶂、山林茂密、空气负氧离子高而气温低等特点,以度假旅游为方向,以山地观光、健康养生、田园野趣、户外运动、商务会展、科普研学、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重点,整合资源启动建设青龙山旅游度假区。邀请清华同衡、中央美院等国内顶尖团队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打造网红文艺之山、休闲度假之山和运动康养之山,关联带动周边美丽乡村论坛会址、花桥4A级景区、温泉度假酒店以及段庄、吴坝、福坝、山根等美丽乡村发展,让“青龙山”成为全域旅游的新引擎、对外宣传的新名片,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
青龙山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约60平方公里,采取政府投资和民间资本结合的方式,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2022年底,青龙山旅游度假区获评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正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截至目前,已建成游客中心、茶马集市、龙门客栈、茶马驿站、马拉松赛道、骑行步道、田园主题景观等项目,先后承办举办了美丽乡村国际论坛、青龙山半程马拉松、自行车赛等节会活动。今年4月底,登山步道、飞拉达、玻璃栈道、山顶旅游步道、“食在乡村”美食街、供销博物和茶马古道文化展陈、野奢帐篷营地、儿童乐园、驿路莲湖等项目将陆续建成投用。
青龙山旅游度假区计划于今年“五一”正式开园运营。从4月下旬起,将陆续举办半程马拉松、书画展、焰火晚会、文化艺术节、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此,诚邀全国、全省各地游客届时来康县休闲度假、康养旅居,在这片天然氧吧的净土、古韵乡愁的乐土、文旅康养的沃土上,开启一场难忘的绿色之旅、心灵之旅、健康之旅。
主持人:
感谢李县长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需要单独采访或者进行深入报道的媒体朋友请会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
明天上午,我们将举行“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凉专场,请记者朋友们届时参加。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09日“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甘南专场实录(文+图)
- 2025年04月09日“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天水专场实录(文+图)
- 2025年04月08日“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夏专场实录(文+图)
- 2025年04月08日“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陇南专场实录(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