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照亮防震减灾科普之路
——2025年甘肃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掠影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4月11日,2025年甘肃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暨第九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甘肃省选拔赛决赛在张掖市甘州区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的34名选手聚焦“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主题,围绕地壳运动、地震预警、地震应急等近年来防震减灾热门话题与前沿技术,展开了生动有趣的科普解读。
本次赛事新加入了每名选手一分钟的“我秀科普”个人展示环节,让碘伏溶液变色、模拟地球板块运动、地震发生时高铁如何保证安全……选手们的选题包罗万象,表演形式也丰富多彩,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邵青波等选手在舞台上打起了快板,以说快板的形式向大家科普了科学知识。
在“我讲科学”自主命题讲解环节,选手们更是大展身手,各显其能——
来自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讲解员夏丽娟向大家讲解了在科技助力下,保护文物的秘密武器:文物防震台。夏丽娟说:“隔震展柜采用的隔震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让历史的瑰宝得以继续传承。”
来自敦煌市地震局的工作人员王玮与大家分享了他与搜救犬的故事。王玮说,搜救犬是黑暗里的希望之光,它们为生命开辟了通道,还会利用自己敏锐的嗅觉和听觉准确定位幸存者的位置,并且灵活地穿梭在废墟中,帮助搜救人员做很多事。
付凌萱是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一名学生,她戴上自制的小道具,以第一人称“地震”的视角和充满童趣的语言,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自身做起,更好地防范地震带来的危害。
来自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幼儿园的石哲霞,是“5·12”大地震的亲历者,她的讲解题目是《跨越千年的防震智慧:从候风地动仪到现代防震技术》。她使用AI让张衡“开口说话”,与张衡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张衡前辈,这就是您发明的地动仪吧?我要给您介绍的是现代地震预警系统。”石哲霞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引来了观众们极大的兴趣。
“在比赛中运用AI,让古人‘开口说话’,是我为这次比赛精心准备的,就是希望能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石哲霞说。
甘肃科技馆的工作人员王一凡从事科普工作已经有5年时间了,她为大家介绍了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翼龙-2H的滞空时长可以达到20小时,具备全自主水平起降和巡航飞行能力……”王一凡对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观众明白了翼龙-2H以科技之力开辟生命信息通道的“含金量”。
“非常欣慰可以看到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人加入到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这说明我们科普工作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评委李瑛这样评价本次赛事。
“科学传播同样可以成为寓教于乐的艺术实践。”参赛选手们纷纷表示,本次赛事构建了双重赋能机制,既打造了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者与爱好者的交流平台,通过“理论阐释+场景演绎+互动问答”的立体展示模式,系统呈现参赛者在灾害认知体系、表达艺术与临场智慧等维度的专业素养,更创新性地构建“训—赛—研”三位一体的全流程能力锻造体系。通过专业化的赛前工作坊培养科学叙事能力,实战化的临场应变考验科普转化功力,反思性的赛后复盘完善传播策略,最终实现科普工作者从知识传递者到科学思维引领者的转型升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6日第三届甘肃省企业科技创新大赛开始报名
- 2025年04月14日【报效祖国 扎根西部】马云锡:用科技创新守护西部生态
- 2025年04月14日【图片新闻】华亭市皇甫学校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
- 2025年04月14日【强科技 增动能】陇西174克“太空种子”种进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