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白马入画 藏寨生金——文县铁楼藏族乡文旅产业发展见闻

 2025/07/09/ 15:52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刘玉玺

白马入画 藏寨生金

——文县铁楼藏族乡文旅产业发展见闻

  陇南日报记者 刘玉玺

  盛夏时节,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河畔生机勃发。远山叠翠,绿树婆娑;清流激荡,欢歌前行,铺展出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

  移步易景,一座古朴典雅的牌楼矗立眼前。穿行而过,古韵盎然的特色建筑错落有致,夹道蜿蜒,形成一条幽深的巷子。巷子上空,缤纷的油纸伞繁花般倒悬,交织绵延,光影流转间,恍若让游客置身诗意江南梦境。

  “这里处处展现着当地独特而珍贵的文化瑰宝,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们白马人的记忆。”同行的铁楼藏族乡乡长班禅禅指向头顶的油纸伞介绍说:“看这伞面上绘制的太阳纹、凤鸟图案,都是白马人世代相传的吉祥符号,寄托着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步出巷口,奔腾不息的白马河再次跃入眼帘。这条发源于岷山深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母亲河”,一路奔流50公里,穿越铁楼藏族乡,滋养一方水土后汇入白水江,到关头坝会同白龙江,经碧口融入嘉陵江。

  昔日,白马河是驱动水磨的生命之源;如今,河畔重现的水磨群与匠心打造的廊桥博物馆融为一体,成为向游人娓娓诉说往昔智慧与故事的特色景观。

  行至草河坝村,头顶“沙嘎帽”的白马山寨大门赫然挺立。门前两边横卧的巨石上镌刻着苍劲的对联:“岷山万丈秋高过,白马藏歌比秋高”。大门内,一条拱形的彩旗通道向上游延伸,引领游客探寻更多惊喜。河对岸,民宿酒店正在如火如荼的装修,游客中心高效运营,为八方来客提供着便捷优质的服务。

  “这里就是白马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廊十区’规划的核心腹地。”班禅禅说,“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文旅康养产业为引擎,深挖‘白马人民俗文化’与‘大熊猫国家公园’两大特色资源,全力推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康养休闲的深度融合发展。”

  草河坝村,沿清澈白马河两岸自然舒展。传统村落炊烟袅袅,亲水栈道笑语盈盈,白马魂广场宽敞开阔,婚俗体验房前水车悠悠转动,这些设施错落分布,相映成趣,将这里打造为游客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寄情山水的活力空间。每逢节庆,热情奔放的火圈舞、醇香四溢的咂杆酒、风味独特的佳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沉浸体验。

  走进白马人民俗文创展销中心,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基因。以“山哥水妹”、熊猫为灵感的系列文创,以及融入白马元素的丝巾、文化衫、餐具、雨伞、手提袋、布贴画等产品备受游客青睐。

  “近年来,白马山寨的独特民俗文化,吸引着北京、四川等地高校专业团队前来深耕文创研发。”文县景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胡强说,“还为白马山寨量身打造了《白马印记》《白马盛典》等特色演艺项目,让文县文化赋能旅游产业的链条日益完善。”

  走进“吉祥”农家乐,女主人王代娥在后厨忙活。她说:“自从办起农家乐,生活大变样了,算是稳稳端上了‘旅游碗’,吃上了‘旅游饭’。特别是旅游旺季,要从早忙到晚,收入很可观。”目前,草河坝村有农家乐9家。全乡农家乐、民宿、农家客栈达38家。

  据介绍,2024年,铁楼藏族乡白马河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24.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同比分别激增267%和265.2%。客源来自本省及陕西、四川、重庆、内蒙古、上海、青海等地。

  铁楼藏族乡文旅康养产业的蓬勃态势,正是文县文旅产业强势崛起的生动缩影。据统计,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文县接待游客总量达61.65万人次,同比增长418%;实现旅游总收入3.68亿元,同比飙升506.5%。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