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泾川:“板凳课堂”连民心

 2025/07/11/ 08:5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赵啸林 史红玉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板凳课堂”连民心

  泾川县融媒体中心

  “这茬辣椒得趁行情抓紧摘,耽搁一天都是损失……”近日,在泾川县玉都镇下坳设施蔬菜产业园区,玉都镇综合执法队副队长郭效源和菜农们围坐在一起算着“收入账”。

  这场沾满泥土气息的“产业问诊会”,正是玉都镇将政策解读搬到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

  “以前给乡亲们讲政策,群众觉得拘谨,也听不明白。现在拿着小板凳,坐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在解读政策的同时,还能唠唠家常、问问收入、了解需求,群众话匣子自然就打开了。”下坳村村委会主任赵世龙翻开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大棚棉被保暖性不足”“泾镇路路灯需检修”等群众诉求。

  从“政策解读”到“收集问题”,“板凳课堂”成为玉都镇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关键一招。

  在入户讲解农村人居环境“五治五清五提升”行动时,玉都村村民邓德明提出:“庙院路东口垃圾清运不及时,夏天味道熏得人不敢开窗。”

  次日,玉都村村两委组织清运车开进小巷清理垃圾,随即展开保洁员培训,村委会还办起卫生讲座。

  “现在再也闻不到臭味,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多了,好环境住着就是舒心。”邓德明对“板凳课堂”的办事效率很是满意。

  官村村一起宅基地纠纷的圆满解决,同样离不开“板凳课堂”。

  “赵大哥,你家宅基地边界的事,咱按土地管理法第16条规定画个线,以后各栽各的树,行不?”不久前,在官村村核桃树下,司法所干部用树枝画出宅基地红线,把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方案。

  今年上半年,玉都镇通过“板凳课堂”,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等矛盾43起,90%的问题在村级层面得到解决。

  “我们的‘板凳课堂’还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共识,‘一碗泡馍办丧事’、抵制高额彩礼等文明新风在玉都镇流行起来。”玉都镇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婷婷说。

  “‘板凳课堂’要接地气、干实事。”赵世龙指着远处连片的大棚说,“接下来咱们聊抖音直播,让玉都辣椒卖得更远,把直播带货的政策红利变成群众手机里的订单!”

  (赵啸林 史红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