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社区看城乡空间一体化

城乡居民一起在永昌县河西堡镇金河路社区活动室排练合唱。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永昌县河西堡镇金河路社区的活动室里,合唱团的老人们正在排练。
合唱团里,有金河路社区的居民,也有附近鸳鸯池村的村民。
金河路社区和鸳鸯池村离得近,居民村民住得也近。村里的年轻人要进城工作,老人要来城里帮忙看孩子,也就进了城。
负责乐器演奏的李乐德,就来自鸳鸯池村,住在金河路社区。77岁的李乐德告诉记者,村子和社区本来就近,现在又一起管理,我们感觉城里和村里没什么距离。
村和社区“融”在了一起,永昌县也将服务“融”在一起。
2024年8月,鸳鸯池村金河路社区联合委员会成立,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村居融合”工作有序推进。
“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后,沟通效率高了,资源也能统筹调配。”永昌县河西堡镇金河路社区党委书记孙建芳表示,“村民的需求能直接反馈到社区,社区的服务也能精准下沉到村,老百姓办事方便多了!”
金河路社区和鸳鸯池村通过“户籍双登记”,实现服务融合。村民可凭户籍登记享受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在享受政策时存在城乡差别的,坚持从优从惠原则。截至目前,鸳鸯池村已有233户完成双登记,91人享受城市低保。
永昌县民政局局长杨永平说:“村民能享受社区服务,居民也能参与乡村治理,这才是真正的共治共享。”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与乡的界限不再清晰甚至慢慢消失,人们的生活逐渐融为一体。
金昌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村居融合”改革,探索建立进城农民户口“双登记”制度,促进城乡空间的融合,推动要素资源双向流动。金川区的高崖子村与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西坡村与相邻城市社区,永昌县黄家学村等城中村,也都在推进“村居融合”改革。目前,已有2.54万人受益于这项改革。
在“村居融合”工作推进的同时,金昌市以此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天源里社区和高崖子村联合党委将原来的社区阵地建设成为以居民办事为主、活动为辅的主阵地,将原来的村委会阵地设置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1+1>2”的效果充分显现,居民的活动空间、活动阵地变多了,功能室设置也更加丰富,能够满足老、中、青不同群体的需求,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从试点到全域,金昌市持续推进白家嘴村、黄家学村等城郊村、城中村与相邻社区的融合,依托阵地组团队、依托团队搞活动、依托活动聚人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推动城乡居民文化交流,让文明在村居融合中生根发芽、交融共生。据介绍,金昌市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县乡村(社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从一所学校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城市教学质量优、医疗资源好……长期以来,许多农村家庭想方设法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教育、医疗等服务。
在金昌,这一局面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金昌市第三小学双湾校区,原本是双湾镇中心小学,现在与金昌市第三小学组成了教育共同体,实行一体化教育管理。
来自市三小本部的语文教师罗慧萍要在这里支教一年。刚来时,罗慧萍发现孩子们阅读习惯不太好,是个薄弱点。于是,罗慧萍带着孩子们读书、上阅读课,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学校的阅览室,成了罗慧萍和孩子们的乐园。慢慢地,孩子们上课积极了,读书更主动了,作文也越写越好。
“教育共同体意义重大。”罗慧萍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其实并无城乡之别,只要耐心“浇灌”,都能绽放希望之花。

金昌市第三小学教师罗慧萍在双湾校区上阅读课。
自教育共同体成立以来,双湾镇先后迎来20名校本部的教师支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优质课程,还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金昌市第三小学副校长、双湾校区执行校长马荣业告诉记者:“三年的一体化办学,为双湾校区注入了活力,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近两年学校生源的流失趋势得到了扭转。”
金川区、永昌县近年大力推进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以城带乡、以优扶弱、以大带小、优质均衡、共同发展,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资源。
“一老一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永昌县智慧养老指挥中心,各类功能室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的大屏幕上,上门服务情况可跟踪,各乡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用餐情况清晰可见……
近年来,永昌县立足县乡村三级养老需求,积极探索“三级网络”智慧化服务,在县城建立以“12349”居家养老信息呼叫平台和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为主体的永昌县智慧养老指挥中心,在10个乡镇分别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在112个行政村和17个城市社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点,为老人们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综合养老服务。

老人在惠民营养餐厅吃饭。
永昌县惠民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建龙介绍:“我们为城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保洁、康复护理等‘点单式’服务,以及健康监测、安全警报、紧急救援等‘智能化’服务。”
目前,永昌县已经形成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智慧化养老模式,有效解决了很多家庭的照护难题。
金昌市近年持续探索建立公共服务机制,深化公共服务供给,建立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122”就业服务、县乡村三级诊疗、多元老年助餐服务、“医养融合”养老等5项机制,让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衡。
从一个车间看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融合发展,重中之重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永昌县红山窑镇马家坪村的吨包袋加工车间里,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52岁的村民柴艳芸动作娴熟,在“咔嗒咔嗒”的缝纫机声中,不到3分钟就完成了一条吨包袋的缝边工序。她说:“在家门口上班非常方便,每天能赚200多元。”

永昌县红山窑镇马家坪村吨包袋加工厂。
2022年,马家坪村党支部抓住市里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政策机遇,瞄准吨包袋这一物流刚需产品,依托党建联盟企业的技术支撑,将闲置的家庭农场厂房改造成加工车间,吸纳了2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的产品销路很好,可以说产不应求。”马家坪村党支部书记赵永祥说。
这得益于金昌市创新开展的“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这一行动让金川集团、金泥集团等龙头企业与吨包袋加工车间建立了长期合作供应关系。红山窑镇以村集体经济“村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在马家坪村、毛卜喇村、山头庄村建立三处吨包袋加工“共富车间”,目前全镇吨包袋年生产能力可达20万条以上,年营业额达650万元以上。
近年来,金昌市“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行动”大见成效。全市212家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实现带镇带村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3年的33.1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5.4万元,产业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应日益显现。

金川区城乡产业融合示范园。
出金昌市区向东5公里,记者来到金川区城乡产业融合示范园。产业园规划面积2200多亩,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园区道路、污水管网等都已建好。
走进正在建设的悠纯乳业加工园区项目建设现场,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钢结构主体已完工,厂房内管网安装、洁净车间及配套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计划今年12月试投产。
据金川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负责人路强介绍,金川区奶牛养殖规模有3万头,日产奶600吨,目前主要销售生鲜乳。悠纯乳业加工园区的引入,正是金昌市延长奶牛养殖产业链的务实之举。建成投产后,可年加工鲜奶达20万吨,还将吸纳附近群众务工,并带动包装箱、物流等产业发展。
悠纯乳业加工园区不远处,是2023年7月入驻园区的江楠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园。
在这里,批发市场主要供应本地居民的日常需要,冷库加工区集存储、集中、批发、零售环节等于一体,承担着农产品大物流的功能。
金昌江楠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文介绍,目前已有100多家商户入驻交易棚,来自金昌以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通过园区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路强说,城乡产业融合示范园的建设,实现了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了农业产业延链补链,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金昌市探索出多种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村村联合”抱团模式,有效整合各村碎片化、低效化资源,实现各村联合、抱团发展;
“土地托管”模式,合作社通过全托管、半托管、订单式托管三种方法,当农户的“土地保姆”。这样,“补丁地”变“整块田”,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收;“村民”变“股民”,不仅参与合作社盈利分红,还实现了农户务工收入和土地收入“双丰收”。
“共富车间”模式,强化“以工促农”,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业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一系列亮眼数据,见证着金昌“六融一体”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效: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1,城镇化率达80.54%;财政总支出的81%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省市列为民实事高质量完成;医保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增收持续凸显,公共服务更加均衡……金昌收获的,不仅是越来越像城市的农村,还有发展理念的革新、发展形式的多元,更重要的是城乡居民积极投身发展的精气神。如今,随着城市资源不断流向乡村田野,乡村活力持续反哺城市发展,金昌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手记】双向奔赴的城乡融合新画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牛巧丽
在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白墙黛瓦的民居、整洁的村道、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公共服务,村民由衷感慨“住着挺舒坦”。这里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盖房、修路,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等普惠、产业协同发展、环境共同提升的系统工程。
在永昌县河西堡镇,鸳鸯池村村民和金河路社区居民共同享受社区公共服务,村民直言“感觉城里和村里没什么距离”。这里的融合,不是简单的要素单向流动,而是各项资源的优势互补,城市的资源、服务流向乡村,乡村产业依托城市又反哺城市,形成了双向奔赴的发展局面。
在这个传统工业城市,从便捷的城乡公交网络,到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再到乡村特色产业的培育,乡村振兴的活力与城市发展的动能交织,一幅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美美与共的城乡融合新画卷,正在金昌真切地铺展开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4日金昌市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 2025年02月25日【理论】扎实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 2024年10月25日【理论】加速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 2024年09月10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