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城乡美如画 山水尽融百姓家
——西峰区以绿色“蝶变”书写惠民答卷
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一角。 通讯员 刘新艳 摄
西峰区岐黄大道俯瞰。 通讯员 徐维国 摄
西峰区北湖公园俯瞰。 庆阳融媒记者 盘小美 摄
绿树环绕的巴家咀水库。 庆阳融媒记者 盘小美 摄
通讯员 刘新艳
从城市园林绿化的精雕细琢,到广场公园的见缝插绿,再到农村植树造绿的全域推进……时下,西峰区从村落屋舍到田野阡陌,目之所及皆是绿意盈盈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西峰区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立足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及规划建设实际,积极构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高中低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着力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气质”。
显胜乡毛寺村曾是西峰区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山秃土瘠、基础设施薄弱。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毛寺村组织实施荒山绿化、固土护坡工程,筑起守护村庄的“绿色长城”。经过多年持续奋斗,曾经的“穷山沟”变身为“绿富美”,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地。
“以前,山上光秃秃的,家家都住在土窑洞。植树造林开始后,光秃秃的山慢慢绿了,环境越来越好,村里的居民点也修好了,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出行道路平坦通畅,生活越来越幸福了。”毛寺村村民毛腾杰说。
毛寺村村民苟娟妮曾长期在外打工,五年前返乡探亲时,她惊喜地发现村里景点增多了,环境愈发优美,游客纷至沓来。于是,她果断回村开起了农家乐。“现在,村里路边栽着大槐树,家家门前种着花,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我在家门口实现了赏景与增收两不误。”苟娟妮满脸笑意地说。
巴家咀水库是西峰区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地,为保护城区居民的饮用水源地,位于水库周边的后官寨镇赵咀、东坪、路堡等村坚持以“植绿”为笔,年复一年开展植树造林。“荒山治理、退耕还林后,漫山遍野的植被不仅起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还有效抑制了水土流失。”后官寨镇赵咀村村民赵生孝说。
近五年,西峰区积极谋划、争取、落实各类生态项目,争取林草项目50个、资金374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8万亩,绿化乡村道路377公里。如今,全区农村“林草湿”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0.51%,森林覆盖率达到27.72%,广袤田野间,林地、草地、湿地交织成网,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乡村生态焕发新活力,城区生态建设同样成绩斐然。
盛夏时节,行走于西峰区北京大道、岐黄大道,两侧树木枝繁叶茂,浓密的树荫构筑起“绿色隧道”;沿着兰州路前行,竞相绽放的月季与道路景观相映成趣;环境优美的东郊湖、小西湖等公园绿地是人们漫步休憩、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现在的西峰,满眼都是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在公园走走,吹吹风,浑身舒畅,小城越来越宜居了。”市民马超在新疆工作,每次回到西峰,都要在城区逛一逛,感受家乡的变化。
西峰区不断深挖城市发展潜力,建成投用综合公园7个,利用城区闲置、边角、零星空间建设各类游园、“口袋公园”48个,让市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入园”。通过补植添绿、插花增绿的方式补植绿化带、更新行道树,配建城市道路附属绿化131公里72.8公顷,逐步实现道路绿化连线成网。将城区防护绿地和生态停车场有机结合,栽植高大乔木,搭配落叶树木和常绿树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停车环境,也拓展了绿色空间。截至目前,全区城区绿地面积达1008.6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5.5%,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84%。
“今后,我们将对造林空间进行全面评估,积极向上争取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以及各类绿化项目,实施整流域推进工程,让林业发展逐步从‘扩面增量’向‘提质增效’转型。”西峰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贾永宏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03日庆阳市西峰区提升“12345”热线服务水平优化营商“软环境”
- 2025年06月23日庆阳市西峰区 物业服务“精度”传递民生“温度”
- 2025年04月15日庆阳市西峰区 运动设施增量 全民健身提质
- 2025年03月12日庆阳市西峰区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便民利企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