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文县:党建强 产业兴 乡风好

 2025/08/29/ 08:4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刘玉玺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文县:党建强 产业兴 乡风好

  文县融媒体中心

  八月的文县大地,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画卷徐徐铺展。近年来,文县坚持党建赋能,兴产业、抓治理、惠民生,用心用情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三色”产业拓富路

  “7亩黄芪年挣4万多元,这日子以前不敢想!”文县舍书乡糜地场村马小军的话,道出了这些年的变化。

  近年来,舍书乡积极发展壮大花椒、黄芪、油橄榄“红黄绿”三色产业,全乡5000多亩花椒通过电商助力,销往全国各地;辐射4个村庄的千亩黄芪基地,在政府全链条服务下,村民亩均收入超5000元;茹家村硬化产业路2.2公里,油橄榄种植护生态又鼓钱袋。如今,舍书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五年前增长近六成。

  “党员带头种花椒、跑市场,跟着他们干准没错!”在舍书乡产业链上,党支部是“主心骨”。该乡党委坚持“支部建在产业带、党员聚在产业带”,党员服务队化身技术员、销售员,带领群众从“零散种植”走向“规模发展”。

  而在天池镇的“天巍山”脚下,天池村12家民宿、300亩花椒、200亩中药材、2000余箱中蜂形成“种养+旅游”链,年产值280万元。村党支部牵头入股景区游船年增收20万元。

  “油坊、面坊、酒坊”让游客体验手艺、购买特产。“家门口能挣钱,谁还愿走?”天池村村民话里透着踏实。

  民事直说办实事

  “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真是解决村民难题的金钥匙!”桥头镇桥头村的老党员李有山由衷称赞。

  曾困扰两社百户群众的“堵心路”,通过“民事直说”实现“诉求直达”。镇村党员干部联动议事,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新路解决出行难、有效疏拥堵,成了连通干群的“连心桥”。

  玉垒乡黄路村党支部通过“民事直说”线上线下收集41条建议,建立监督机制,通过红黑榜明确奖惩。如今,村里10户群众停办了非必要宴席,户均年支出减少1.5万元。

  同时,村党支部以“一增一减”破题发展,“增”即扩大产业规模,200亩撂荒地种植中药材、管护茶园100亩,实现户均年增收1000元;“减”即减少不必要支出,党员带头简办红白事,群众积极响应。

  文县以“民事直说”让治理触及乡村末梢。今年舍书乡已解决民生急难愁盼难题30余件,满意度达98%。

  一枝一叶总关情

  “路灯亮到家门口,散步的人多了!”舍书乡坪里村侯梨花指着太阳能路灯说。今年,“亮心工程”用1120盏路灯,照亮了舍书乡10个村子。

  天池镇党员化身文明新风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政策法规讲解员、平安建设巡逻员“五员”,把对群众的句句承诺变成了看得见的幸福。

  “党旗插在产业链,党员冲在第一线”。文县以“党建+”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把组织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党员成了群众信赖的“领头雁”。 (刘玉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