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三项举措”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为原油上产保驾护航

 2025/09/01/ 16:28 来源:每日甘肃网

  “每一起涉油案件的背后,都是思想防线的松动,涉油违法不仅触碰法律红线,更会破坏生态环境和集体利益。”今年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锚定原油上产核心目标,以“源头防控、过程严管、全域共治”为抓手,升级油区综合治理体系,通过筑牢思想防线、织密防控网络、深化政企联动,打造全链条治理格局,推动油区治安持续向好,为原油稳产增产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干部员工夜间开展井场巡护。

  思想引领筑根基,普法教育入人心

  举措之一:思想引领行动,将法治教育与责任意识培养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内外联动”的宣传教育机制。

  针对油区对内,该厂以“案例警示+制度宣讲”为抓手,组织“警示教育进基层”活动,深入一线井站剖析涉油案件根源与法律后果,覆盖关键岗位员工800余人次;通过法律讲座、签名承诺、警示宣传片等“七个一”举措,实现全员法治教育全覆盖;以“以案为鉴守底线,警钟长鸣保平安”为主题,持续开展反内盗警示教育系列活动;与276家承包商签订反内盗协议,修订奖惩细则,让“盗卖原油可耻、保护石油光荣”的观念深植人心;通过组织签订《反盗卖油气产品及物资器材公开承诺书》,引导全员树立“不贪小利守底线,共护油田保家园”的责任意识。

  针对油区对外,该厂积极联合庆阳市及所辖县区,搭建油区治安协作平台,深化联防联控机制;协同公安机关强化三级巡查,组织《涉油违法犯罪线索公告》普法宣传3场次,累计覆盖1000余人次,同步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横幅,用通俗语言讲清涉油违法的法律代价与生态危害,积极营造“护油有责、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各基层单位认真开展普法教育。

  多轨防控织密网,精细管理无盲区

  举措之二:积极探索“人+车+无人机”协同巡护模式,成功举办首届无人机竞赛,以实战化项目提升员工井场巡护、管道排查等专业技能。依托“人防+物防+技防”融合模式,构建起全时段、全覆盖的智能防控体系。

  在硬件升级上,投入专项资金对重点井场、输油管线沿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加装电子路卡、高清监控探头,实现关键区域视频监控无死角;建立“厂-作业区-班站”三级视频监控制度,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实时追踪原油拉运、管线运行等关键环节。在人员管控上,严格社会化用工准入流程,完成692名从业人员排查及419名外包人员政审,持续完善《涉油禁入名单》,实现《反内盗承诺书》签订率100%,从源头堵住风险漏洞;组建专业巡护队伍,采取“白天常规巡查+夜间重点蹲守”模式,加强对偏远井组、输油管线薄弱段的巡检频次,每月徒步巡线里程超5000公里。

  以彭阳作业区孟一联中心站为例,该站创新“管线巡护周期制”,根据管线重要程度实行“1天1巡、2天1巡、3天1巡”的分级管理,隐患发现及时率提升30%。同时,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对重点区域推行“分区包片”责任制,将巡护责任细化到个人,结合回压曲线分析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异常工况,确保每一段管线都处于可控状态。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管道排查不走过场。

  联动整治一体化,政企协同提质效

  举措之三:“信息互通、联合执法、定期会商”——采油十一厂与地方公安、综治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打击涉油犯罪的“组合拳”。

  双方每月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会,针对盗油高发时段、区域制定专项整治方案,联合强化三级巡查,形成“露头就打、常态震慑”的高压态势。围绕应急能力提升,开展涉恐隐患排查整改4项,组织政企联合应急演练15场次,提升员工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严守油区平安底线。

  同时,强化生产环节管控,聚焦原油拉运全流程监管。通过GPS定位系统对罐车运输轨迹实时追踪,严格执行“装卸全程监控、油品取样化验、铅封台账核对”制度,确保“人车相符、票据规范、全程可控”。针对重点要害部位,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对因防范不到位导致的安全事件实行“零容忍”并严肃追责,切实压实岗位责任。持续推进“三禁一反”专项治理,重点管控酗酒等引发的风险隐患,通过定期排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全面消除管理盲区。

  “三项举措”从思想引领到科技赋能,从多方联动到精细管理,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将持续优化治理体系,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保障原油上产目标顺利实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贡献力量。(王富萍 童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