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
王永明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提出要建设“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十五五”规划时期是我省与全国一道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要以科技创新为“破题之钥”,精准施策,努力实现建设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的目标。
做实科技发展目标。一要全面落实省政府在《甘肃省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行动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效果。二要建设科技创新区域的“五大高地”,包括科技创新策源、特色产业创新、企业主体汇聚、科技人才集聚、创新开放合作等。三要进一步强化在能源、新材料、生态、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破解人才和资金瓶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四要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通过实施“智赋万企”行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双向赋能,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范本。五要充分发挥兰州科技创新资源富集优势,聚焦核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争取成立国家实验室,推动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型甘肃建设。
筑牢科技创新根基。一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聚焦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和攻关专项,探索“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机制,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二要分类指导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在核科学、量子科学、冰川冻土等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在传统产业实施“强链”“升链”重大科技项目,在新兴产业实施“延链”“补链”项目,在核心技术方面大力推动绿色氢能、新型储能、核技术、量子科技、商业航天等,夯实原始创新能力。三要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推行“揭榜挂帅”等新型攻关机制,建立“经费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项目走”等动态管理模式。四要完善市场化科技评价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纳入考核指标,避免重论文轻应用。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一要畅通企业和科技机构科技新成果的转化渠道,努力建设政策、市场、金融、服务“四大通道”。二要着力培育和提升科技新成果孵化和试验的能力,探索“小切口突破、全链条协同”科技企业培育机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三要着力提升链长企业的转化能力,推动金川、酒钢、兰石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群”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加快原创性研究、技术转移推广和成果孵化转化。四要构建“高校—院所—企业”三位一体创新联动机制,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柔性引才+联合研发”模式,实现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转化,推动技术突破,提高技术研发效率。
构建开放型创新机制。一要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以产业转移与承接为支点,进一步深化我省与东中部发达地区合作,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平台与东中部发达地区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合作,提升全省科技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效能。二要紧抓“一带一路”机遇,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构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网络,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有色冶金、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有关技术与产品。三要积极参与国际清洁核能使用计划,在第四代核能系统商用推广、核废料处置等领域积极对话,探索清洁能源与传统石化能源的平衡路径。四要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等未来国际新赛道,通过创建丝绸之路信息大通道和“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及数据中心,输出数字技术和绿色解决方案,增强我省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影响力。
促进政策人才资金联动。建设甘肃“全要素”式的科技创新和转化基地。一是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领域资金与人才保障。完善科研经费制度,优化科研经费配置,推进财政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改革,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硬科技领域,不断强化“政府让利—社会跟投”模式。二是实施“顶尖科学家集聚计划”,优化“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打造西北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和创新高地。创新科技人才收入增长机制,通过“技术入股+成果分成”等模式激发创新活力。三是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创新科创金融工具,鼓励本土金融机构面向中小科技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将专利许可收益转化为可交易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五是培育和扶持有实力、有潜力、高成长性的科技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健全科技安全治理体系,创新“知识产权侵权损失保险”等措施,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12日【理论】不断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 2025年09月05日【理论】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
- 2025年08月19日【理论】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 2025年08月12日【理论】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