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发布实录

“凝聚合力 招大引强 以招商引资大突破赋能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2025/11/13/ 10:25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5年11月13日上午10时,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省商务厅专场。省商务厅厅长杨小平围绕“凝聚合力 招大引强 以招商引资大突破赋能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省经济合作中心主任陈锋彦,省经济合作中心统计督察处处长姚成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商务厅专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商务厅厅长杨小平先生,请他围绕“凝聚合力 招大引强 以招商引资大突破赋能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省经济合作中心主任陈锋彦先生,省经济合作中心统计督察处处长姚成玺先生,他们将回答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杨小平介绍情况。

省商务厅厅长杨小平

  杨小平:

  “十四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招,全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依托优势资源精准招商,聚焦重点产业引进项目,以优质服务推动项目落地,有效赋能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1年-2024年,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跨越式增长,分别达到3417.54亿元、4138.41亿元、5846.36亿元、7969.9亿元,年均增长29.83%。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施新建、续建项目5610个,到位资金7170.91亿元。2025年底,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预计突破9000亿元。

  二、亮点成效

  一是政策支撑更加有力。2024年,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一意见、两办法”(《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甘肃省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形成良好政策协同效应。借助高端智库,逐年研究细化编制形成了招商引资“五张图谱两张清单”(省级资源图谱、产业链图谱、基金图谱、产业平台图谱、未来产业招商图谱和甘肃招商引资政策清单、投资机会清单),提升包装策划专业水平,让招商方向更明确、路径更清晰。

  二是引资质效大幅提升。项目落地转化率持续高位运行。特别是2023年以来,签约省外项目12373个,截至目前开工建设11121个,建成运营7121个,开工率89.88%,投产率57.55%。其中,成功引进“三个500强”投资项目1104个,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54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726个,一批高质量、高科技、高端化项目落地实施。

  三是产业招商成效明显。全省招商引资项目产业分布更趋合理,2023年以来,全省实施招商引资项目中第一产业项目到位资金2130.24亿元,占10.15%,特色农业招商稳步推进;第二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1766.49亿元,占56.07%,工业招商主阵地持续巩固;第三产业项目到位资金7090.44亿元,占33.78%,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巨化集团、伊利集团、宝丰集团、远景集团、宝武集团、德福新材料、宁德时代、天合光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落地,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发展动能显著增强。2024年,全省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省固投比重达36.9%,拉动全省投资增速7.5个百分点。其中,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省工业固投比重达62.5%,拉动工业固投增速19.9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省固投比重达44.1%,拉动全省投资增速9.8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省工业固投比重达64.8%,拉动工业固投增速18.5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已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主要做法

  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抓招商、拼投资、落项目,立足甘肃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发展潜力,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引进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

  (一)高位推动,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高规格召开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调整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省级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9个省级产业链招商专班,完善省领导分区域包抓招商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对接洽谈,省级领导认真落实包抓任务,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主动作为,市县区积极落实“一把手”招商责任,全省上下形成抓招商、拼投资、落项目的浓厚氛围。2023年以来省级领导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累计达70多场次,各市州、兰州新区、各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和县区累计“走出去”招商推介9030次、“请进来”推介洽谈7257次。

  (二)精准承接,提升产业链招商实效。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将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深度融合,聚焦14条重点产业链,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重点瞄准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石化化工、新材料、有色冶金、文化旅游、中医药等优势产业,精准对接关键环节,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合作,有序承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大企业大项目。2023年以来,我省投资来源地主要为沿海地区和邻近省份,北京、陕西、浙江、山东、广东位列在甘投资省市前5位。

  (三)加强调度,压实项目推进责任。充分发挥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督导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掌握招商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推进难题。压实工作责任,开展省市县三级领导包抓,及时认定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确定省级领导包抓清单,建立兰洽会和省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台账,实现项目“全周期跟踪、全流程管理”。强化考核督查,省委将招商引资纳入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专项考核,促进市州抓招商、招大商。规范统计评价,修订完善《甘肃省招商引资统计调查制度》和《甘肃省招商引资工作评价办法》,通过部门复审、市州互审、第三方抽样核查等方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联合省直产业链部门开展产业链项目编码核定、产业数据指标对比,与省统计局开展投资项目固投数据比对,客观精准评价招商工作成效。

  (四)搭建平台,拓展多元化招商渠道。做优节会平台,充分利用节会“虹吸效应”,高水平谋划重大招商活动。突出兰洽会招商引资主题,创新搭建专业展馆,精准举办投资贸易洽谈活动,签约项目数量和金额连创新高。借助文博会、药博会、伏羲大典等我省主场大平台,以及进博会、投洽会、消博会等国际化大舞台,策划举办甘肃特色优势产业招商推介活动。深化以商招商,与37家省区市甘肃商会、27家在甘商协会建立日常协调工作机制,依托商会资源引进优质企业。借助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组织开展专题招商,吸引民营资本投资。拓展内外渠道,在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国家设立14个甘肃驻外商务代表处,积极吸引外资。在江苏、浙江、香港等地设立10个招商引资合作基地和17个招商引资联络中心,聘任21位甘肃省政协港澳委员为“甘肃招商大使”,构建起了“内外联动、多元协同”的招商渠道网络。

  (五)优化服务,推进项目全流程落地。聚焦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从项目谋划、前置审批、土地保障、金融支持、服务效能、事后评估等7个方面强化要素保障,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创新服务手段,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发“甘速投——甘肃省数智招商引资系统”,为项目提供智能匹配推介、流转协同、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服务,提升招商工作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优化服务机制,全省成立100多个项目代办服务机构,设立客商投诉服务热线,推行“专班负责、全程代办”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从对接洽谈至投产运营的全流程便利。同时,持续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每年举办招商引资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结合工作实际不定期开展政策规范、基金招商等主题培训,常态化组织招商引资智库大讲堂网络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干部项目对接、服务落地的专业能力,确保招商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甘肃省连续三年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省经济合作中心主任陈锋彦

  陈锋彦: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自2023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部署以来,已连续三年高位推动、持续发力。全省上下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聚焦重点产业、瞄准目标企业,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三年来,全省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373个,签约额30426.34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合同项目1550个,签约额21739.49亿元,占签约总额的71.45%。引进三个“500强”企业159家,签约合同项目1140个,签约额8005.37亿元。“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的综合效益正在全方位显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一是“链式”集聚,产业生态能级跃升。随着一批头部企业落户我省,“头雁效应”加速显现。武威市引进伊利乳业后,形成了以乳制品制造为核心,集奶牛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物流物联等为一体的“1+6+N”奶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了武威市奶产业核心竞争力。嘉峪关引进嘉唐铝业年产600万吨氧化铝项目,形成了氧化铝-电解铝-铝棒(铝锭、铝板带)-铝制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填补了西北氧化铝项目的空白。还有兰州东金碳基新材料石墨制品项目、庆阳同欣50万吨/年轻烃深加工项目等,实现了相关产业从“原字号”到“材字号”的飞跃。

  二是“智造”赋能,创新驱动格局初显。我们充分借助东西部协作、省际合作等机制,积极承接东中部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推动“甘肃制造”向“甘肃智造”的升级。兰州新区爱玛产业园项目打造西北地区首个大型电动车超级工厂,不仅填补了区域产业空白,更将其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引入甘肃,有效促进了本地企业的技术升级与高端人才的“虹吸”集聚。

  三是“绿色”转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我们始终坚持新引进项目的绿色底色。庆阳市以“东数西算”核心产业、衍生产业、赋能产业为重点,引进中国能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秦淮数据等算力基础设施企业31家,成为全国八大枢纽节点中算力增速最快、增量最大、智算占比最高的数据中心集群。易事特集团在张掖落地并建成 9 个重点项目,加速了新能源技术在张掖的创新应用,既有效提升了当地新能源消纳能力,也为区域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此同时,白银东方钛业“硫-磷-铁-钛-锂”绿色循环产业项目、金昌人造金红石技术提升改造项目代表了“高精尖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共同提升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与“含绿量”。

  四是“磁场”效应,发展信心不断增强。一个个头部企业的成功落地,擦亮了“投资甘肃”的金字招牌。正泰集团、东方希望、东方钛业、厦门弘信、海亮集团、龙佰集团等企业在甘肃项目的快速推进,并持续追加投资,就是对甘肃投资环境投下的“信任票”,在企业家圈层中形成了“投资西部、看好甘肃”的积极预期和强大吸引力。

兰州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十四五”期间,甘肃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14条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请介绍一下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省经济合作中心统计督察处处长姚成玺

  姚成玺: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以来,我省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将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紧密结合,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合作,围绕新兴产业建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强链、短板产业补链,持续推进精准招商,成功引进和实施了一批优质产业链项目。

  一是优化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招商体系。建立省级领导分区域包抓招商工作机制,由29名省级领导牵头负责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亲自推介优势产业,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按照“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的原则,组建9个省级产业链招商专班,由链长部门牵头,依托链主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招商,形成“省级统筹、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招商工作责任落实有序推进。

  二是深化系统谋划,实施全链条精准招商。围绕我省“四强行动”和“七地一屏一通道”战略部署,坚持重点工作清单式部署,重大项目靶向式推进。省级层面系统绘制资源招商图谱和产业链招商图谱,编制招商引资政策清单和投资机会清单,推进科学、精准、透明、合规招商引资。各市县区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围绕供应链、价值链、企业链进一步细化完善招商图谱,切实提高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打造“甘速投”数智招商引资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产业竞争力、评估项目匹配度、优化产业招引路径,实现产业链招商的精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比如,平凉市通过现有的80万吨玉米(60 万吨淀粉)生产线项目,链式招引了中粮25万吨淀粉糖酸项目、量维生物医药原料绿色制造项目、南新仰韶微生物制剂及合成生物制造项目等项目,全力构建从玉米到淀粉、淀粉到淀粉糖,再到下游酶制剂、氨基酸等发酵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三是强化链主优势,拓展全渠道招商路径。充分发挥已落地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企业在行业内的资源和影响力,吸引上下游合作伙伴来甘投资兴业。同时,鼓励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主动引进优质配套项目,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通过以商招商,有效拓展了产业链“朋友圈”,促进了一批优质企业集聚发展。比如,酒泉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落地我省之后,围绕项目主要产品深加工、原辅材料供应、副产品综合利用、生产性服务保障等方向,已吸引23家相关配套企业跟进布局,正在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氟化工产业集群。

  四是实化平台支撑,促进全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兰州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和省级各类园区招商功能,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强产业、大招商的主阵地,着力夯实基础、完善功能,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高标准打造系列展会招商引资平台,突出兰洽会招商引资主通道作用,精准举办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专题投资贸易洽谈活动。依托文博会、药博会、伏羲大典等特色节会平台,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康养、中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招商推介。持续深化与东中部地区的产业合作,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推动了一批高质量产业链项目落地见效。

  2023年以来,全省14条重点产业链累计签约合同项目7885个,到位资金10214.37亿元,占全省到位资金的60.75%。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十四五”期间,甘肃省招商引资方式和理念有哪些明显转变?

  姚成玺: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十四五”时期,我省大力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可以概括为从“增量”到“提质”、从“引资”到“选资”的战略升维。我们改变过去那种追求数量、规模优先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转向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心,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协同性。

  第一,招商方式正变得更加多元、精准和高效。一是产业链招商成为主旋律。我们从注重引进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发展到更加注重围绕重点产业链,分析上下游关联,由“链主”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团队共同参与,开展“按图索骥”式的精准对接,着力建链、补链、延链,提升全省重点产业链关联度。二是资源招商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地走“依托资源、延伸链条、提升价值”的精细化招商之路,将“风光”资源、独特的“甘味”农产品资源、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数据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新名片”,通过“资源+产业”捆绑招商模式,成功吸引了新能源装备制造、农业产业化、文旅运营、数据中心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三是平台招商发挥大作用。持续办好兰洽会这一我省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盛会,不断提升开放层级,持续促进区域投资合作。同时,我们加力建设常态化的招商网络和数字化招商平台,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画像和需求匹配,开展小而精、专而特的专题招商和云推介活动。四是以商招商再展新成效。一方面充分发挥驻外商务代表处、省内外商协会招商桥梁纽带作用,精准开展以商招商。另一方面,有效借助已在甘落地的招引企业和本土企业,把他们视为最宝贵的资源,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让他们快速成长壮大,成为甘肃形象的“代言人”、引进企业的“领路人”,实现“引进一个、建好一串、带来一批”的乘法效应。

  第二,招商理念发生系统性、深层次的转变,正朝着更高质量、更加有效、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我省招商引资工作的核心任务始终锚定于服务全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我们坚决摒弃过去“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招商模式,实现了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从“普遍撒网”向“精准选商”,从“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的根本性转变。在“选资”方向上,严格遵循全省产业发展规划,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主线。在“选资”标准上,建立了包含“投资强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贡献程度”等多维度的项目评估体系,坚决把好入口关,优先选择创新能力强、绿色低碳、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质量并举、以质为先”的原则,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专业化、精准化、生态化。更加注重项目的落地实效和后续发展,构建“招、落、服”一体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努力将甘肃打造成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贡献招商力量。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下一步,甘肃省招商引资工作有什么具体目标、重点方向和工作措施?

  陈锋彦: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工作关键之年。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对全省产业布局规划的研究分析,遵循省情实际实施精准招商,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一)具体目标。一是引资规模不断扩大。以实施“四强”行动和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为抓手,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二是招大引强成效显著。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企业引资占比,以重大项目招引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三是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形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信息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四是带动能力持续增强。招商引资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作用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有效带动技术创新、社会就业、消费提质升级。五是招商机制更加健全。招商引资氛围日益浓厚,区域协同配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招商格局加快形成,责任落实、部门协同、风险防范、考核评价等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二)工作重点。一是紧盯重点项目。瞄准三个500强、行业百强榜单和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等,做好项目包装策划和供需对接,依托重点项目库,集中力量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动存量项目增资扩产和增量项目精准引进。二是聚焦重点产业。聚焦我省“14+1”重点产业链,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强化招引,加快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瞄准重点区域。紧盯东中部产业转移趋势,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地区的产业协作,推动产业组团式、链条式转移承接。

  (三)主要举措。一是高站位编制发展规划。按照国家关于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科学编制招商引资规划。更具针对性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对甘肃在战略腹地建设、精准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以及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零碳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聚焦产业链精准布局,强化顶层设计,细化“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明确各园区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高水平创新方式方法。坚持以精准思维抓招商,创新优化招商模式。持续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在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未来产业招商、平台经济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资本招商上实现更大跃升,在数字经济招商、金融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公司化招商方式上更加创新高效,着力引进延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高标准提升工作质效。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签约和落地齐抓、政策和服务同步,继续按照“健全机制多级联动,创新方式精准招商,承接产业链域融合,聚力平台连贯发力,多管齐下服务落地”的工作思路,聚焦重点抓好一二三产的产业链招商,不断凝聚各方招商合力。依托省内外重点展会节会平台积极开展专题招商,争取更多参展商变投资商。对重大招商活动和兰洽会签约项目,确定专人负责跟踪推进,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主持人:

  感谢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需要单独采访或者进行深入报道的媒体朋友会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

  下午,我们将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凉专场,请记者朋友届时参加。

  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