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理论】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2019/03/18/ 04:4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福生 王学俭 王宗礼 王玉芳 董志峰 杨建毅 姜涛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做到“三个同步”

  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杨建毅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做到与时代同步。理论来自于实践,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应该是反映现实、关注现实。能够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学术研究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时代标志和根本路径。当然,立足于时代的学术研究绝不仅仅是孤立地研究当下,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必须要在立足现实的过程中回眸过去,展望未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阔步前行。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做到与祖国同步。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于中国现实,植根于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民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善于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及时、准确而深刻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让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做到与人民同步。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人民抒写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所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就是哲学社会科学要把能真实反映现实、观照现实,能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的有内涵、有高度、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就是哲学社会科学要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营造出浓厚的家国情怀,让人民从优秀的精神食粮中得到思想启迪、情操陶冶、心灵温润,让人民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 立功 立言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姜涛

  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更是坚持高等教育“以本为本”和推动“四个回归”的主要践行者,必须自觉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具体而言,就是立德、立功与立言。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德化人的使命。要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做出表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身居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责任,为人师范,立德为先,人人都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不懈奋斗,做到勤业精业。从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写好每一篇文章,做好每一个项目开始,将高远志向与家国情怀相结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由此感染、熏陶每一位学生,成为大学之道的弘扬者。

  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立功之行就是把握时代脉搏、坚定文化自信。作为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是加速完成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以人为本,推动“四个回归”,提供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提供思维创新和文化自信的建设者。

  文学艺术创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具体到高校,就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保持初心,坚守良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积极回应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传播正能量,在批判和扬弃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