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雪山》
《陇上叠翠》
《大漠孤烟》
梁宗泽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兼善花鸟,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职业情趣有关。
他喜欢自然,酷爱山水,在绘画的道路上,始终遵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理,造访名山大川,采风写生,体验生活;他曾奔走于祁连山腹地,游历于黄土沟壑,登黄山,上秦岭,入太行,走陇原,与山川对话,与草木共语,以意取象,以心接物。
“我先后考察过甘肃境内竹类的分部及驯化品种的栽植,赴陇南寻蕙,了解和掌握野生兰蕙的形态和训化要领。”经过多年的积淀,梁宗泽深深地体会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至理:“多少年来,也是搜尽奇峰藏于心,遍访野卉入画卷,点点滴滴最终都成为了创作灵感的珍贵源泉。也因此,我总是希望能在自己的绘画中表达出那种厚重的黄土气息,让笔下的高山峻岭都彰显出鲜明的北方地域特征。”
的确,细看他的山水画,以写生为基础,讲求构成,山川丘壑叠嶂,林木聚散参差,黄土的沟坎,厚重的山脊,流动的云烟,构筑了陇原的沧桑,高原的恢宏;他的用笔,求其力与致用,气与韵合,书法则中锋为主,注重其势,通过线、点、面的组合,求得视觉的统一;他的用墨,浓厚干涩轻重并用,浓厚中求其渍化,干涩中寻其筋骨,轻重中得其凹凸,黑白中强化对比。
他认为:“通过对立统一的协调,可以将山水中复杂的肌理,变幻的纹路,归结到千变万化的黑白用墨之中,力求将万般物象承载于笔墨运势的轻重缓急之中,只为获取那浑厚效应和空灵的反差。”
梁宗泽是一个以自学为主的绘画者,在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他广泛拜读于诸家名下,从吴道子到朱耷,从荆浩到龚贤,从范宽到石涛,孜孜不倦,汲取营养,获益匪浅。
当然,无论是从作品中还是言论观点中,都能发现对其影响最深的还是黄宾虹先生,以至于在梁宗泽的山水画中时时都能读到黄宾虹的影子,更是他倾倒于黄宾虹学术观点之中的印证。
“黄宾虹先生是中国画坛承前启后的大师。”说起黄宾虹,梁宗泽的言语表情总是显得十分激动,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他九上黄山,五游九华,四登泰岳,登峨眉,游青城,走四川,登巫山十二峰,饱览群山,胸有成竹,注重实地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绘画的源泉,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黄宾虹的‘平、圆、留、重’四字用笔法是其高度的提炼,绘画者必须要熟知。”他认为:“运笔平缓,力度均匀,持重而行,气韵贯通,如锥画沙。圆浑沉厚,富有弹性,书法用笔婀娜刚劲。用笔得控,如屋漏痕,不疾不徐,笔有回顾,沉着质厚;力能扛鼎,笔能透低,如高山坠石,入纸有声,如入木三分,运用中求变;融会贯通,轻重、提按、顿挫,方圆,缓急变化中以吐胸中之气。”
梁宗泽十分推崇黄宾虹倡导的“浓、淡、破、波、渍、焦、宿”用墨七法:“这才是用墨的高度概括,浓淡交替,浓中见淡,淡中渐浓,因物象而变,形成骨肉关系,破墨中讲求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的对应,使之变化無穷。泼墨铺水互用,使之干湿、枯润、浓淡、远近、虚实既对立又统一,有氤氲之气。焦墨理层次,强其骨、浓焦淡焦用之得体,润湿亦出。”
“尤其是黄宾虹独创的宿墨,贵能提神,浓宿黑而亮,淡宿渍旁化、丰富了用墨之法。”他强调说:“最值得赞扬的是黄宾虹提出的传统性是中国画的源流、民族性是中国画的本质,时代性是中国画的生命。作为绘画者,这也是必须的最根本性的基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9年05月23日【品鉴吧】安赟 意与古会 道法自然
- 2018年05月31日【品鉴吧】李逸峰 读书与写字不可偏废
- 2018年05月24日【品鉴吧】李朝阳 赋予作品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