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张掖:地膜回旧推新 破解农业污染难题

 2020/03/26/ 23:18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杨红丽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

  时值春耕,行走在张掖市乡村田野间,往日随风乱舞的废旧地膜如今已难觅踪迹,困扰农村多年的废旧地膜和塑料垃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人工捡拾废旧残膜

  “地膜虽具有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生长等特点,但是滞留在土壤中,不仅阻碍了水分的渗透和土壤中空气的流通,而且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正常活动,降低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捡拾地膜成了农民春种之前必做的一项工作。”山丹县经济作物指导中心副主任夏毅介绍,现在是春耕时节,也是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利用企业、回收网点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力度,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废旧残膜收购

  连日来,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村民刘文学和家里人一起加紧收拾地里的残膜。

  “以前把地膜刮出来后,就直接堆放在地头,遇到大风天,刮得到处都是,还得回头捡拾,现在送到回收网点处理,也算是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了。”刘文学说。在山丹县华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农户们排队交售废旧地膜,厂房内,废旧地膜经输送带进入破碎机后,开始冲洗揉搓、粉碎甩干,随即被输送至高温熔化变成液体,再经冷后,废旧地膜“变身”再生颗粒,实现了回收再利用。

机械捡拾废旧残膜

  在甘州区,为切实解决废旧地膜残留“白色污染”问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联合农机合作社,建立了5个机械化残膜拾示范点,积极推广废旧地膜机械拾技术,降低地膜拾劳动强度,提高地膜机械回收水平及回收率。据介绍,废旧地膜机械拾,每小时作业3-10亩,与人工残膜拾相比,可提高工效20-50倍,每亩节约生产成本40-70元,净率在85%以上,具有作业效率高、拾净率高和节约生产成本的显著效益。目前,合作社已购置先进适用的废旧地膜拾作业机械45台,并全部投入废旧地膜机械拾回收作业中,示范点已完成机械拾面积3万亩。

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地膜

  开展生物降解地膜试验与推广,尝试生物降解膜替代地膜是民乐县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膜污染治理的大胆尝试。

  2019年民乐县农膜使用量达3000吨,农作物增产率达15%。但随着农膜的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农膜难以回收,地膜残留给农田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了农田里的“白色污染”。为此,民乐县庆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省内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签署协议,引进全生物降解地膜生产技术,该技术使用玉米、马铃薯等富含淀粉的草本植物,经糖化、乳酸发酵、提纯缩聚等生物方法制取聚乳酸加工而成,生产的生物地膜可完全为自然界消,对土壤无毒无害。“目前生物降解地膜比普通地膜的使用成本每亩高100元左右,但在生长期过后,可直接翻耕,不需要人工回收,综合成本与普通地膜相当。”民乐县庆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国庆说。目前,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在对该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先后建设降解地膜示范区4个,试验示范面积3000亩,并计划通过2至3年,全面推广使用,扩大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使用面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