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化感悟】我在“诗和远方”兼备的嘉峪关等你

 2020/04/22/ 10:28 来源:嘉峪关日报 张慧珍

我在“诗和远方”兼备的嘉峪关等你

  张慧珍

  如果你寻找“诗和远方”,会有许多选择:你可以选择“烟柳江边岸,花红草绿青,蝶舞花飞香,虫鸣鸟雀声”的江南水乡;也可以选择“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的一碧万顷、草色铺展的大草原;你既可以选择“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的青山峻岭;更可以选择“望断层梯瑞石悬,思连绝顶叹云天。怒江壮景千重浪,魔鬼奇观四百旋。”的圣地西藏……但有这样一个地方,既有春夏的“湖城”水韵,也有深秋的“金黄美如画”,更有冬日的“舞姿轻盈雪”,还有大气磅礴、蔚为壮观的“北国风光”。为此,明代戎马倥偬的将军、军旅诗人戴弁曾经这样描写这里:“烟笼嘉峪碧岧峣,影拂昆仑万里遥。暖气常浮春不老,寒光欲散雪初消。雨收远岫和云湿,风度疏林带雾飘。最是晚来闲望处,夕阳天外锁山腰。”

  这个被无数文人墨客着迷和赋诗作文赞颂的地方,就是屹立在河西走廊上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这里,我试图用文字带你领略一下她悠久的历史、宏大的格局、博大的内涵、包容的气质和伟大的精神。

  一

  清代重臣林则徐途径嘉峪关时,曾经被这里的雄伟壮观所震撼,他提笔写了《出嘉峪关感赋》抒发心中感怀,特别是那句“东南谁比此关雄”写出了嘉峪关的气势和震撼之处。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深爱这首诗,他曾经手抄《出嘉峪关感赋》送给国际友人,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诗歌的偏爱,也从侧面验证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嘉峪关的向往之情。

  嘉峪关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早在2000多年前,汉代张骞就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从此,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至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绸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通过嘉峪关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通过嘉峪关输入中国内地。嘉峪关在这条古丝绸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扮演了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角色。如今,“一带一路”成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共同开放的大舞台,而现代化的嘉峪关,也早已经成为丝绸之路河西走廊黄金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日益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600多年前,明王朝经过168年的艰辛努力,建成“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的三座巍然拱峙、明墙暗壁、城关深藏固闭、结构布局奇巧的“天下第一雄关”,被称为“河西咽喉”“边陲锁钥”。

  一个是丝绸之路大通道上的重要黄金段上的节点,一个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于是,千百年来成为中国历史两大标志的“丝绸之路”和万里长城,它们西行到了河西走廊,终于在嘉峪关这里实现了“惊世交汇”,这既是文明的交汇,也是历史的交汇,在这种交汇中嘉峪关一举成名,独领风骚。于是乎,无数文人墨客诗赋赞颂不断,这些宝贵的诗文,写出了嘉峪关的宏大格局,写出了嘉峪关的博大内涵,写出了嘉峪关包容的气质,写出了嘉峪关伟大的精神。这些文字的墨香永远浸润着人们的心灵,这些诗文的光辉也永远让嘉峪关具备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于是,一代又一代嘉峪关人也格外自豪地把嘉峪关装到脑子里,放到心窝里,用嘉峪关魅力暖心,用嘉峪关的精神励志,不断发展嘉峪关,不断改造嘉峪关的人文环境,也使嘉峪关的各种精神不断得到拓展和创新,比如“铁山精神”“嘉峪关精神”“八棵树精神”,其实这些精神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长城这里的延伸和细化。

  二

  嘉峪关除有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还有许多人不大深入了解的黑山石刻文化、魏晋文化、边塞文化、游牧文化等其他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文化,比如,创业文化、铁山文化、钢铁文化、核工业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的高度汇聚和融合,更凸显出嘉峪关这座城市的博大胸怀和包容气质,形成了嘉峪关独特的地域魅力和个性化色彩。

  嘉峪关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城是历史的见证,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代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智慧和血汗结晶,是老祖先遗留给我们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人类文明的骄傲。

  长城在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外交、建筑等诸多方面代表着中华文明,集中体现了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善于创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的体现。而嘉峪关关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雄伟壮观的嘉峪关关城,蜿蜒壮观的汉、明代古长城,险峻惊心的长城第一墩,号称“小八达岭”的悬壁长城都堪称西部长城奇迹。

  再比如黑山深处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戈壁滩上魏晋时期的彩绘墓砖壁画,都闪耀着文明的光点。就连中国的邮政标志“驿使图”都出自嘉峪关魏晋砖画。可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嘉峪关具有独到的地域特色,也构筑起了嘉峪关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和文明厚度。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20日视察嘉峪关时指出: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这是迄今为止,对长城精神最权威、分量最重的评价和指示,让嘉峪关长城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与日俱增,也给嘉峪关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曙光和希冀。从此,富有伟大长城精神内涵的嘉峪关必将在史册中添加最亮丽的一笔。

  独特的地域神韵,它的活力和希望,将使这方热土变得更加神奇和独特。这种得天独厚的文化是无数文人墨客精神的故乡,是文学创作的人间天堂。这就是为什么以嘉峪关市为背景、以真人真事改编、结合嘉峪关地域文化特色的电影《小中年》刚一上演,就魅力无限;还有韩磊演唱的《梦回嘉峪关》也产生了让人想象不到的震撼。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只是“天下第一雄关”的风采,还有嘉峪关市的地域风貌、嘉峪关的厚重历史文化和现代嘉峪关城市文化所展示的独特魅力。

  有位作者写了一本从各个角度反映嘉峪关的书,书名叫《嘉峪关十部曲》,这部书的文字描写嘉峪关的诗情画意:从昔日“地上不长草,风吹砾石跑”的茫茫戈壁到如今“半城草木半城湖”的“全国园林城市”;从过去的“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到如今“茂树秋华蜂蝶舞”的“戈壁明珠”城市,在嘉峪关这个丝绸之路和万里长城交汇之地,演绎出了一个与历史文化传奇相伴、让世人不得不“眼睛一亮”的绿色发展传奇。

  而在《湖城水润嘉峪关》中作者又描写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水文化、水景观已经融入新时代嘉峪关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连续20多年,这里先后建成21座人工湖,7座生态旅游园区,使这个干旱的戈壁城市人均水域面积竟然达到27平方米。嘉峪关创下了“戈壁出平湖”的奇迹。这些“城中湖”让百姓生活更为幸福和惬意。一个绿地、花草、树木、湖水遍布的“戈壁生态嘉峪关”立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果“你还在寻找诗和远方”,请你到嘉峪关来。这里让你既能体悟到思想历史的沉淀感、创新的时代感、文化底蕴的厚重感;也会让你自然感悟到广阔的想象空间、浪漫空间、活力空间、发展空间和筑梦空间。因为,这里处处都有视野宏大、格局恢宏、手笔高超、磅礴气势的呈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