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瓜州县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站长王俊30年守护的“生态梦”

 2020/04/24/ 09:45 来源:酒泉日报 记者 陈燕 通讯员 魏金龙

王俊30年守护的“生态梦”

  每日甘肃网4月24日讯 据酒泉日报报道(记者 陈燕 通讯员 魏金龙)出县城一路向南,瓜州县国家级公益林老师兔管护站站长王俊驾驶着旧皮卡车在一条蜿蜒崎岖的土路上颠簸前行,车轮卷起的尘土从车窗缝里钻进来,呛得人直咳嗽。这条路,王俊走了30年。

  30年,荒野变绿洲;30年,青丝变白发。王俊说,他出生在3月12日,正好是植树节,命中注定他是为植树而生的。老师兔管护站内的草木和候鸟对他而言,就像结识了30年的老朋友。

  播撒绿色是他最热爱的工作

  1990年,刚满20岁的王俊成了瓜州县城郊林场护林员。林场承担着瓜州县城周边绿化造林及全县苗木供应任务。每到春季,王俊和同事们带着干饼子、白开水一干就是一天。风沙打到脸上如同针扎,干完活后,他们脸上全是土。

  2003年林场改制后,国家级公益林老师兔管护站成立,王俊和3名护林员成了这片人迹罕至地带的“常住居民”。管护站没有管护用房、电和水井,他们住的是用草筏子搭的房子,喝的是涝坝水。万籁俱寂的夜里,陪伴他们的只有微弱的煤油灯光。

  刚驻站巡护时,最难的是吃饭问题。没有灶台,他们搬来大石头架起铁锅,用疙瘩汤压饥。从家里带来的包子冻成冰疙瘩,他们用木棍叉住,放在火上烤化了再吃。

  环境虽然艰苦,但王俊打心底热爱着这份播撒绿色的工作。看着树林一年年增多,风沙逐渐减少,生态逐渐恢复,王俊认为他的付出意义非凡。

  “管护站没成立时,牲畜把地上的芦草啃光了,红柳被人砍去当柴烧,一些胡杨根、梭梭根也被人挖去,草场上连兔子都藏不住。现在,红柳都有3米多高,即便骆驼跑进去都看不见。”见证管护区变化的农民何青明说。

  生态环境改善的背后,是王俊和同事们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为了守护好宝贵的森林资源,王俊平均每天要驾车行驶30多公里巡护林场,30年来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路况差、路线长,多年来,王俊驾驶的皮卡车车门掉了好几回。

  2007年,国家投资28万元新修了占地196平方米的管护站,架设了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并给管护站通上了自来水,护林员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近几年,管护站还配备了无人机,人到不了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无人机完成巡护任务。对于这些,王俊非常知足。

  守护候鸟家园

  老师兔管护站拥有水域3.6万亩,湿地生态环境优越。走进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的管护站,清脆的鸟鸣声从湿地深处传来,成群结队的水鸟翱翔嬉戏,有的悠然梳理羽毛,有的在草里泰然觅食。“现在飞过来的是灰雁。前面飞的是雄鸟,后面的是雌鸟。灰雁总是双宿双飞,是彼此忠诚的伴侣。”王俊指着不远处掠过水面的两只鸟说。

  王俊和灰雁有一段特殊的感情。2018年5月,有群众从瓜州县城捡到了4只翅膀、腿部受伤的灰雁,并送往老师兔管护站疗伤。王俊每天给灰雁打针、喂药、喂食。随着伤口逐渐愈合,灰雁对王俊也亲近起来。每次王俊从外面巡查回来,只要他“咕咕咕”地叫几声,灰雁们就会扑棱着翅膀赶来,围在他身边。他吃饭时,灰雁也会围拢过来,亲昵地靠在他腿上。“总是围着我,赶都赶不走。”王俊笑着说,“灰雁很懂得感恩,它们以定居老师兔管护站来报答我。”2018年秋天,返回南方时,那4只灰雁繁育了4只小灰雁。去年春天,一大群灰雁来到老师兔管护站,从候鸟成为“夏留鸟”,也是这里数量最多的鸟类。

  每天,王俊都要到各个投食点给鸟儿投食。食物以玉米为主,鸟儿和王俊的距离从开始的100多米缩短到现在的20米左右,与他越来越亲近。投食间隙,他会认真巡查候鸟的活动领域,并加强对候鸟的监测,以保证候鸟顺利迁徙。

  王俊发现,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鸟由候鸟变成这里的“夏留鸟”,如白鹭、红脚鹬等珍稀鸟类。至目前,他在老师兔管护站累计发现77种鸟,其中有黑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天鹅、鸳鸯、白鹭、麻鸭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共7个种类3000多只候鸟在此生息繁育。

  捕捉大自然的美

  风大的时候,老师兔管护站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话的信号都不稳定,王俊和其他的护林员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完成一天的巡护任务后,王俊开始摸索着学习摄影,一方面是为了排遣寂寞,另一方面是想捕捉大自然的美。

  王俊向当地摄影名家求教,并研读《摄影与思想》等专业书籍,还加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微信群,跟专业人士学习摄影基础知识。仅仅两年多,他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去年,他的摄影作品《彷徨》获得了瓜州县政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摄影展二等奖。

  在老师兔管护站动有60多张动物照片,其中50多张是王俊拍摄的。展翅高飞的鹗、戏水的遗鸥、闲庭信步的白琵鹭、毛色斑斓的花彩雀莺……每一张都有着不同的意境,鸟儿们或沐浴在晨光中,或沉浸于夕阳里,或欣赏自己的倒影,或在秋叶间悠闲地觅食,或面对面站在浅水中“交流”。用相机捕捉这些美好瞬间时,王俊就像走入了鸟类的世界,感受着它们在大自然中栖居的快乐。

  植被恢复了,草木茂盛了,王俊心里除了喜悦,更多的是压力,这意味着冬春的森林防火任务更重了。王俊没有节假日,每天一丝不苟地巡护着这片宝贵的公益林。在清明节和中元节,管护站周边有人上坟,王俊会守在一旁,等人离开后,将余火熄灭;春季有人会来这里采挖锁阳,王俊每天早早地守在路口,宣传森林保护知识,及时劝阻采挖者。

  “守护好这片公益林,就是守护好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守护瓜州生态的‘肺’。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也将一如既往地守护下去。”王俊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