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一线抗疫群英谱】每一次转运,都是为生命“摆渡”——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战“疫”故事

 2020/05/05/ 02:0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秦 娜

  转运:与病毒“零距离”

  既要承担兰州市新冠肺炎相关患者的院前救治、转运、应急救援等工作,还要完成一些特殊的转运任务。对于转运组来说,每一次,都是与病毒“零距离”。

  3月4日、5日,两架从伊朗德黑兰直飞兰州的包机先后降落在中川国际机场。接到指令后,肖文带队,调集10辆负压救护车,从3月4日开始连续3天前往兰州新区转运病患。

  “所有指标异常的人员都要‘一人一车’转运到市内定点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这就意味着转运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肖文回忆,3月5日所有人连续工作18个小时,6辆负压车一直转运到凌晨3时。

  “为了抢时间,所有人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同样参加了此次任务的中心分站站长张帝琰说,只有中午的时候,大家把防护服解开一点,露出脸,站在路边迅速地“解决”了一顿午餐。

  “担心肯定有,但是执行任务的时候就都忘了。”张帝琰说,看到从伊朗回来的同胞,有的还带着才一两岁的孩子,只想着尽力多帮他们一些。

  对张帝琰来说,转运工作的难度还在于时间的不确定性。在负责确诊病例出院后复检转运工作的那段时间,他经常晚上两点多才结束工作,早上6时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每天,张帝琰把复检患者送到医院,等检查结束后再把他们送回去,然后再回去进行全面消杀。如此往复,最多时每天接送六七位患者。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疫情一开始,张帝琰和很多同事一样,开始了独居的“隔离”生活,就连吃饭也是家人做好后放在门口,然后他再去取。

  “转运组年龄最大的57岁,还有不少80后和90后,面对高风险,没有一个人退缩。”每次说到同事,肖文都感动满满。

  截至3月底,转运组累计出车146次,救治、转运发热及疑似患者188人。

  赴京:风险中分流入境人员

  “没问题,我早都跟家里人说好了,做好我4月底才能回家的心理准备。”3月上旬,中心接到派转运组到北京执行入境来甘返甘人员接转任务的指令,当肖文询问司机班班长郭峰能否参加时,郭峰毫不犹豫。之前,他已经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一直住在专门的隔离点。

  3月11日,作为专家组成员,中心院前急救部部长郭学慧最早到达北京。对接工作后,3月13日,他就开始和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驻京办、飞天大厦共40名相关人员进行了基本知识、个人防护和消杀技术的培训。之后,他又对每个人进行单独指导操作,纠正错误程序。

  “在北京的工作人员一开始都很紧张,经过讲解和培训后,大家的紧张情绪得到了缓解。”郭学慧说。

  3月14日,接到赴京通知后,郭峰和王成栋携带物资驾驶负压救护车,从兰州出发马不停蹄,当晚11时到达北京。

  第二天,郭学慧就和同事分为两组,轮流在位于首都机场国际展览中心入境人员集散点,开展分流工作。根据专业特点,郭学慧和同事还设计了甘肃省入境人员基本信息调查表。

  “从早上过去熟悉流程后就正式‘上岗’,回到住地已经凌晨5点多了。”第一天的工作令郭学慧难忘。在工作现场,郭学慧和同事仔细询问每个人的境外生活史、学习史,以及有没有其他症状等问题,认真评估每一位过境人员。

  从刚开始每天接三四位入境人员,到最多的时候一天接过近40名入境人员,穿着防护服的郭学慧常常忙得汗流浃背。不仅如此,每天他还要接听很多咨询电话,面对情绪焦虑的留学生、家长以及准备回国人员,他总是贴心安慰,耐心解答流程等问题。

  4月4日,完成了北京的任务,郭学慧和同事返回兰州,此时距离他上一次回家已经一个多月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所有人员齐齐整整,这些都是靠整个团队的协作和每个人无私的付出。”回顾战疫的这几个月,肖文双眼几度湿润,有感动,有欣慰,也充满了力量。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