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贫困户致富有了新路子 永登龙泉寺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托起群众增收新希望

 2020/05/19/ 08:29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周靖博

贫困户致富有了新路子

永登龙泉寺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托起群众增收新希望

张富成正在给肉驴添食

村民的股权证

  每日甘肃网5月1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5月的永登大地处处呈现勃勃生机。永登县骏丰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子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热闹非凡,专业技术人员忙着为村民示范山楂树枝条的修剪,驴驹托管管护员在忙着给150多头驴驹添食喂水。今年在全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贫困户致富有了新路子,脱贫再添新保障。

  1 驴驹托管:风险托走了分红稳固了

  “自家养驴没意思!你别看一头驴能卖接近1万块,但自己养牲畜得病的风险不说,还得为了一头驴把一个劳动力白白耗在家里。再说了,养大牲口味道大,村上环保这一关也不好过。还是驴驹托管省心又实惠!”61岁的永登县龙泉寺镇村民郁万红在自己耕种的小麦地里,说起了他选择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驴驹托管入股分红的原因。

  用产业补助资金买了小驴驹放在合作社,自己不承担任何养殖风险,坐等8个月后肉驴出栏后享受保底分红400元。这种踏实又省心的驴驹托管业务成为了龙泉寺镇432户1384名建档立卡户共同的选择。子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每户村民用发展小产业补助资金5000元,购置一头4个月大的驴驹,由合作社肉驴养殖基地集中代养。合作社对每个驴驹进行了编号,建立了肉驴托管代养台账,签订了肉驴托管代养协议。每户村民每年可实现保底收益400元,年底人均可增收125元。不用在家养驴彻底解放了郁万红和老伴,老两口现在操持着近10亩庄稼,再加上农闲时节出去打零工,算上合作社分红,一年下来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全家顺利脱了贫。

  合作社建在家门口,工作岗位设在屋前头。伴随驴驹托管而来的,还有20多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60岁的永登县贫困户张富成怎么也想不到老了老了,还在家门口过上了城里“上班族”的日子。

  每天早上6时起床为自己管护的156头驴驹喂水、添食,成了张富成和十多名工友的共同任务。一天六顿饭,一顿也少不了。包谷草、豌豆草、玉米、苜蓿,啥时候喂啥吃的,老张早已烂熟于心。看着合作社的1500多头肉驴在自己的管护下每天健康成长,他们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2600元一个月,每个月15日准时给我们打到卡上,比种麦子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张富成笑着说。一年下来近3万元的收入,让老张一家过上了旱涝保收的幸福日子。

  2 发挥合作社专业优势助力贫困户致富增收

  “发挥合作社的专业优势,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通过产业带动,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进来,最终做大产业规模。”龙泉寺镇党委书记陈光华告诉记者,“农村振兴任重而道远,有了产业作依托,农民才能衣食无忧,农村才能稳步发展。”

  据了解,龙泉寺镇在“三变”改革之初,就采取“村级土地银行(农户)+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基地)+村集体”的模式,通过“党建+产业”模式,充分发挥党员致富能人的作用,带动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参与进来,既盘活了沉睡资产、用活了各类资金,又激活了内生动力,让全体农民都参与进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按照“农民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路,依托饲草、肉驴产业,吸纳大涝池村及周边7个村上扶持的48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按照6%的比例进行分红,8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9万元,实现了产业旺、村增收。

  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总目标,带动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就近务工等方式,提高村民收入,让村民尝到了产业发展甜头。

  今年龙泉寺镇继续大力发展山楂、肉驴、饲草和高原夏菜四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山楂产业已初具规模,永登县骏丰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河西、水槽沟、杨家营、费家湾、龙泉等5个村集中连片栽植山楂苗10万株,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同时种植金银花、杭白菊等林下经济作物300亩;饲草产业成效显著,在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发展种植饲草玉米面积1.5万亩,较传统玉米种植增收提高50%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高原夏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种植豆苗、西芹、油菜、生菜、笋子、蒜苗为主,主要分布在费家湾、瑞芝、胡家湾、福山、龙泉等5个村,种植面积达1.3万亩。

  近年来,全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剩余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1.28%下降至现在的0.12%。2019年,全镇人均纯收入13403元。

  眼下,全国脱贫攻坚正在最后的冲刺关头,永登龙泉寺镇正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正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举一反三,梳理总结,及时补齐短板,扎实推进清零,确保如期脱贫。同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强基固本、优化结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使乡村振兴有序衔接脱贫攻坚,全力推动农村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