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曲“天下黄河第一弯”。(省文旅厅供图)
新甘肃客户端3月21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通讯员吴永斌)打造黄河文化“五个高地”、打造一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展示新地标、组织创排《八步沙》《大禹治水》等舞台艺术精品……记者今天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近年来省文旅厅深入挖掘甘肃黄河文化蕴含的人文、生态和经济价值,推动“黄河文化兴起来、黄河文艺火起来、黄河文物活起来、黄河产业强起来”,生动诠释“黄河之滨也很美”。
黄河在甘肃境内两进两出,干流总长度913公里,总流域面积达14.59万平方公里,分布9个市州,区域内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省文旅厅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规划纲要》,编制出台了《甘肃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打造黄河文化“五个高地”——黄河上游文明发祥保护展示高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示范高地、黄河文化交流互鉴创新示范高地、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高地、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高地;着力构建“一心、一带、四区”空间布局——“一心”即以兰州“黄河文化之都”为核心,“一带”即甘南、临夏、兰州、白银四市州境内黄河干流所串联的甘肃黄河文化创新发展带,“四区”分别为渭河文化片区、洮河文化片区、泾河文化片区和河西文化片区。
2021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甘肃省入选2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甘肃省入选15项,文旅部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落户甘肃兰州大学……省文旅厅协调成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推动实施黄河流域文物保护修缮及数字化保护展示、遗址公园、简牍博物馆、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建设等项目90多个,打造了一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展示新地标。
全省沿黄6个村和3个乡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乡),4条主题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百条精品旅游线路,2条线路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3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甘肃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全面加快。省文旅厅还组织创排《八步沙》《大禹治水》等精品舞台艺术作品,联动沿黄省区开展“环西部火车游”,联动鄂苏浙开通“丝绸之路快线”,跨省推广营销,有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话剧《八步沙》剧照。
2022年,省文旅厅将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加强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及非遗传承,突出大地湾黄河文化制高点、马家窑黄河彩陶文化巅峰、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兰州“黄河之都”、玛曲“天下黄河第一弯”、永靖“黄河旅游名县”等黄河文化地标建设,构建甘肃黄河文化标识体系。同时,突出黄河背景、黄河特色,与“一心、一带、四区”布局相衔接,加快建设“黄河文化之都”和甘南—临夏—兰州—白银黄金水道风景线;与乡村振兴相促进,沿黄打造富有甘肃黄河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与红色旅游相融合,推出长征特色村镇和“重走长征路”主题旅游线路,开行红色旅游专列;与青海、四川毗邻地区联动,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与黄河文化相关企业、项目、品牌、园区建设相协调,大力培育文化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新型业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同时,还将进一步讲好甘肃黄河文化故事,实施黄河文化共享工程,编辑《甘肃省黄河文化资源名录》,拍摄黄河文化宣传片、黄河流域非遗纪录片,举办黄河大合唱群众文艺汇演、“百名画家黄河上游行”等活动,推动黄河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厚植甘肃黄河文化群众基础。实施黄河艺术攀登高峰工程,突出黄河文化题材,创排《黄河之水天上来》,打磨提升话剧《八步沙》、舞剧《彩虹之路》、儿童剧《大豆谣》等剧目,创新复排《玄奘之路》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打造反映黄河上游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3月09日兰州迅速开展文旅经营场所疫情防控检查
- 2022年03月07日打造“千亿级产业链” 甘肃文旅已确定“小目标”
- 2022年02月24日兰州市文旅局微博传播力指数再居全国榜首